中国网民规模突破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时间:2025-07-23 17:1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也进一步提升至79.7%。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展现了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和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
根据《报告》,60岁及以上的“银发网民”人数已达到1.61亿,农村网民同样不容小觑,人数为3.22亿,显示出在数字化潮流中,边缘群体的网络接入和使用也在稳步增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我国互联网向更高水平迈进,各项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与5G的普及
《报告》中指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正通过开展万兆光网试点,逐步将这一技术推广至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截至2023年6月,全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455万个,实现在农村和乡镇的广泛覆盖,行政村通5G的比例已超过9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通信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与建设仍在不断提升。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移动用户在网上的流量已经连续六个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标志着人们对于互联网依赖程度的加深。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将持续推动“建、用、研”相结合,确保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层面相辅相成,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的平衡
在探讨数字红利与数字鸿沟时,欧阳日辉强调道,这二者一体两面。《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老年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2%,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9.2%,自2024年12月提升了1.9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和企业在缩小数字鸿沟以及推动互联网普惠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展望未来,5G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成为数字经济新动能的一部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均迎来了全面突破,并迅速进入实际应用场景。根据《报告》,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346款,显示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被视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大技术之一。随著互联网的普及,它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高质量数据。欧阳日辉分析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报告显示,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热情高涨,其中利用该产品获取信息的比例达到了80.9%。产业方面,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并有望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同时,国产人工智能产品在多模态能力和大规模参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办公、教育、工业设计和内容创作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多种场景的智能应用生态。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AI发展
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加速,许多优质国产AI产品开始在海外市场上崭露头角,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表示:“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发言权显著增强,我们未来将继续在全球AI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力求提出更多中国解决方案,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规则。”
2023年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网民规模的突破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人能够享受数字红利。我们也要关注到数字鸿沟的存在,并持续努力推动各类人群的平等接入。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中国正在加速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