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在瑞士闭幕 中国积极推动治理与合作」
时间:2025-07-16 08:5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于上周在瑞士日内瓦成功闭幕。本次峰会由国际电信联盟及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举办,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企业和官员,着重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及其监管、治理、标准建设等重要议题。中国代表团在此次峰会上深入阐释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立场和最新进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加强包容合作,缩小数字鸿沟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美元。此次峰会是自2017年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超过1.5万人注册,150家企业参展,其中机器人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峰会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联合主席声明》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十大愿景,包括务实治理、包容协作、可持续发展以及灵活政策等。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战略部部长弗莱德里克·沃尔纳表示,峰会的目的是通过一个跨行业的沟通促进合作,以便最大化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益处,同时最小化其潜在风险。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显示出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峰会期间的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和30场工作坊,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人工智能的学习与实践,以弥补数字鸿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交流实践成果,加速创新应用
本次峰会重磅推出了《2025年创新促进影响力案例报告》,分享了28个国家的160个典型案例,覆盖医疗健康、气候变化、制造业、金融、教育、智能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来自17个国家的51个案例被评选为优秀案例,突显了各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丰硕成果。
例如,巴西亚马孙环境与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卡洛斯·索萨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预测森林砍伐的佐证,节省了资源并优化了环境保护措施。加纳的工程师丹尼斯展示了一种智能手机显微镜疟疾诊断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及时高效地识别疟原虫,使得医疗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中国方面,中国移动、华为、南方电网等多家企业在峰会中得到荣誉,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成果。例如,中国移动的智慧农业项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农事作业,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示范。
分享中国经验,促进技术向善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工信部也分享了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智能产业化的实践经验,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指导,提倡建设高效、包容、开放的创新生态,深得与会者的认可与赞赏。
之江实验室的GeoGPT项目吸引了众多目光,该项目通过开放的接入方式,让全球各国民众共同参与,获得了国际电信联盟授予的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中国的这一做法不仅展示了技术共享的理念,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在一场名为“文化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中国代表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开发应当注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众,满足多样化需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提到,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和护理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为人类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在大会闭幕讲话中,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多琳·波格丹-马丁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工智能应当被视为一种工具,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峰会提供的交流,让各国有机会分享宝贵的经验与案例,共同探讨未来人工智能的治理和发展方向。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与合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此次峰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长与成就,也为全球治理与技术合作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