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实训学院2025年暑期班开班 750名学子将深入智能产业实战训练
时间:2025-07-15 13:15
小编:小世评选
中新网无锡7月14日电 (孙权 吕晴灵) 7月14日,备受瞩目的无锡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2025年暑期班盛大开班。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168所知名高校的750名优秀学生参与,他们将在的两个月里,深入无锡高新区的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集群,接受“课堂连产线、毕业即就业”的实战训练。
这一由搭台、企业发声、高校助力的创新实践模式,正在无锡高新区形成独特的“金字招牌”,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相比起传统的实践课程,此次实训课程更加紧密地契合行业需求,特邀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负责人担任班主任,以分享智能装备调试等实用技术,为学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业知识。
在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企业家班主任的聘任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作为企业家班主任之一的某科技公司高级管理者表示:“实训学院的‘政企校’协同生态,有效将具备技术背景和实践意愿的学生送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同时帮助企业由过去的‘全国寻才’转变为‘本土育才’,这一创新举措对双方均有益处。”
这位班主任的发言得到了现场学员的一致认可。来自吉林大学的2024年学员代表陈彬彬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表示:“通过实训,我打破了对产业的固有认知,意识到未来产业人才更需要具备‘技术+商业’的复合型技能,设计产品必须考虑市场的实际应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多所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学员在实训期间所获得的学分将被纳入到学业中,为他们将来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莹介绍,近三年来,该校已有136名毕业生顺利进入无锡高新区的相关企业工作,如先导智能、小天鹅电器等优质企业。
在接受采访时,来自实训学院的学员赵盛龙表示,他希望通过此次实训增强个人的竞争力,争取在无锡高新区的一些优秀企业落户。“我本身很感兴趣于算法、机器人等领域,而此次实训学院的人工智能班恰好与我的学术背景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赵盛龙的期待也代表了众多学员的心声。
自实训学院于2022年成立以来,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已吸引近1.8万名学生报名,覆盖1023所高校,最终确定2498人参加实训。该学院为药明合联、先导智能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输送了1271名优秀人才,积极推动了区域内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学院在搭建人才培养的方面也不断探索创新,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12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合作,以实现学院课程与高校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学院还与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与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成立“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无锡高新区的这一创新实践将为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2025年暑期班新增的人工智能课程,旨在精准对接无锡市“到2027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技术-人才-场景”的协同生态,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无锡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的此次开班,不仅是对优秀学子们职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更是无锡高新区在新经济时代中,用实际行动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