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平台Manus遭遇困境:官网不可用 社交账号清空
时间:2025-07-12 21:50
小编:小世评选
近几个月来,曾于2023年3月因其创新技术而备受关注的AI智能体Manus,似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境。7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当用户试图登录Manus官网时,显示的信息已更改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这与之前的提示“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形成鲜明对比。Manus的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也已清空,只有其微信视频号“ManusAI”保留了一则关于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Manus在海外社交X(Twitter)上的账户依然保持活跃,仍在更新内容。该账号的最新信息显示位置为新加坡,并提到了一场将在旧金山举行的徒步活动。此次更新表明,尽管Manus在国内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仍在持续。
关于的现状,Manus方面尚未做出正式回应。一些社交媒体信息显示,Manus近期进行了一轮裁员,可能是出于优化运营的考虑。7月8日,针对关于公司进行大规模裁员的传闻,Manus方面回应称:“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这一声明虽然解释了裁员的原因,但并未平息外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纵观Manus的发展历程,该自从2023年3月推出以来,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用户的热切期待。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在发布AI助手Manus的早期预览版时,将其誉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的功能使得用户只需简单指令即可完成复杂任务,这一便利性让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求邀请码”的热潮。
随着时间的推移,Manus的运营模式和市场策略开始暴露出明显的问题。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Manus背后的公司Butterfly Effect (Hong Kong) Limited于2023年在香港成立,并掌控着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肖弘创立于2022年,曾推出针对海外市场的AI浏览器插件Monica。值得注意的是,肖弘于2023年3月退出了该公司的股东,这意味着管理层可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基础技术方面,Manus的团队并未开发自有的大模型。据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在X上的透露,Manus依赖于Claude等多种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的微调模型。这种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使得Manus在激烈的AI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技术和品牌的双重挑战。
Manus曾于3月11日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承诺在国产模型和算力上实现Manus的全部功能,以尽快将其创新体验带给中国用户。后续的发展似乎未能如预期推动业务的扩大。5月13日,Manus进一步宣布在海外市场开放注册,为用户提供奖励积分机制并推出多种收费计划,但此举并未能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参与,收费计划同样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其定价被认为相对较高。
在融资方面,今年5月,外媒曾报道称,Butterfly Effect获得了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领投的一轮75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的估值达到了5亿美元。不过,这项投资目前正受到美国财政部的审查,未来是否能顺利推进仍存在不确定性。
Manus的现状可谓是起伏跌宕,尽管在推出初期表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和技术优势,但自那以后,公司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官网无法访问、社交媒体账号清空、裁员传闻频现等,都传递出该正在经历严重的转变。用户和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关注与期待,可能会在的若干个月中,成为检验其生存能力的关键指标。正如AI行业的创新总是伴随着波折,Manus的未来发展仍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