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力争2027年建成全球领先创新中心

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力争2027年建成全球领先创新中心

时间:2025-07-12 06:1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11日上午,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这一计划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专门针对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政策,旨在通过科学智能的应用,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科技创新,预计到2027年,北京将致力于建成一个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发展目标与战略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7年,北京市将建立科学基础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8个以上的标杆应用案例。北京将迅速推进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力求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以及产业高地。这一计划不仅展示了北京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野心,也体现了人工智能对于推动科研发展的重大意义。

AI为科学研究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工具,正在改变传统的科学研究模式。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知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于2018年首次提出推动发展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设想,标志着在这一领域的系统性探索与实践。2021年,北京市成立了全球首个专注于这一领域的研发机构——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以期通过技术创新帮助科研人员实现更快的科学突破。

创新的建设与应用

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与深势科技联合推出了玻尔科研空间站,这是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流程的AI科研。该集成了科学模型、数据库、知识库以及智能化的实验室操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该,用户数量接近100万,并且预计到年底将达到600万。

鄂维南表示,研究院将专注于帮助年轻科学家在一些特定的典型场景中取得突破,例如在有机合成、分子材料,以及数字细胞多组学等领域。这些努力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高效的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科研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

实验室的智能化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许多传统实验室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在深夜的实验室中,智能化的机械手臂与AGV小车在进行高精度的协同操作,AI根据实验数据实时调整实验方案。这一切的发生,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设定,而是现实中的创新实践。人工智能不仅助力实验室向智能化转型,还为工业领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路径,从而推动了重大技术的创新。

在具身智能和新能源领域,北京市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创新体系。例如,卫蓝新能源和中科院合作开发的固态电池AI仿真,其能量密度突破了500瓦时每千克,预计在2026年将完成量产验证。深势科技开发的电解液全流程评估系统,通过AI优化实验流程,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并加速了成功率。

全面推进AI for Science

当前,北京市正全力实施人工智能科技的应用与产业化。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中,北京市将致力于构建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用户超过1000万。还将打造以科学智能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多样化应用领域,逐步形成全面部署的科研生态系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洪朝指出,“大脑-小脑-本体”的协同创新路径尤为值得关注,将在多个领域推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AI+新材料、AI+高端科学仪器等方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并将继续聚焦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以助力科研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

通过实施《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市将在全球科学创新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吸引并培养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企业。未来,依托科学智能技术,北京市不仅要推动科技进步,更要引领全球的科学研究与技术革命,助力中国特色的科技强国建设。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