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施一公:AI重塑生物学研究,科学家需提升基础能力

施一公:AI重塑生物学研究,科学家需提升基础能力

时间:2025-07-10 08:25

小编:小世评选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学研究。作为西湖大学校长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上强调,AI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科学研究的模式,尤其是生物学的研究方式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要拥抱AI的优势,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施一公提到,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他已经广泛使用AI工具,例如利用豆包和DeepSeek这些,帮助自己更有效地挑选研究课题以及推进项目进展。在庆典上,西湖大学教授及2023未来科学大奖得主柴继杰询问施一公,AI技术将如何塑造未来生物学的研究模式。施一公表示,AI的有效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生物学的发展,为科学家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AI与生物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AlphaFold等人工智能系统的出现使得生物学研究,尤其是结构生物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科学家们通过AI工具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时,以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的实验过程得到了简化。施一公对此表示,尽管AI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正如他所说:“不管AI有多大的进步,只要科学家有批判性思维,有好的基础研究训练,就总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施一公认为,AI技术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获得数据,还可以从三维结构反推生物学功能、识别新的细胞生物学现象和病理机制,甚至揭示前所未有的遗传学规律。这一切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AI的引入让这些新的发现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AI打破了从粗到细、从远到近的传统研究模式,使科学家们可以从更远的视角对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探索。

提升科研基础能力与跨学科合作

施一公在讲话中呼吁年轻科学家要珍视基础研究的训练,推动AI的有效应用。他指出,科研人员应该加强学术交流,尤其是跨学科的合作,以拓宽思路,提升研究质量。他强调:“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合作,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会激发更多的创新想法。”

施一公也提到,AI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与科学家的创造力形成良好的互动。他表示,“不要忘了,AI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得更深入。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AI是否拥有自由意志进行了很多讨论,但现在这种讨论已不再重要,因为所有的选择和决策都源于历史经验与学习。”这意味着,AI可以辅助科学家更好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展望

在施一公看来,AI的出现在生物学研究中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科学家们有责任去理解、利用和管理这些新技术。科研者们要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拥抱并将之视为实现更大科研突破的工具,而非竞争对手。

施一公道:“AI的确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它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效率,还能帮助我们在更高的层面进行思考。”他对此充满信心,认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将会在AI的辅助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期待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充分利用AI的力量,推动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的深入发展,助力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的未来。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