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设人工智能快速能力单元,强调“人机协作”不可或缺
时间:2025-07-10 07:55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逐渐深入,尤其在军事领域,美国军方对此的关注愈加显著。美军近期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快速能力单元”(AI RCC),该单位的使命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部署,尤其是生成式AI的应用。军事专家普遍认为,AI无法取代在关键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人为因素。
文中所提到的AI RCC计划,意在通过AI技术来增强指挥控制、自主无人机操作、情报处理、武器测试等多项领域的效率。这一计划的广泛应用是为了回应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和迅猛变化的需求,但在技术前进的背后,如何平衡人机协作、发挥人类优势依旧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需要对什么是AI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许多人在现代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可能会把人工智能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统治”图景混淆。实际上,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具备执行人类任务能力的技术,其核心在于机器能否完成预期的智力任务。美军中提到的“生成式AI”,其实是机器学习的一种,能根据输入数据生成相关内容,如文本、图像等。
回顾美军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诸多实践,其中“专家计划”(Project Maven)是一个典范。该计划已经转移至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算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情报。当时美国防部在收集无人机的数据时,因缺乏有效处理手段而导致情报失效,通过AWCFT(算法战跨职能小组)的努力,成功开发出近实时分析视频的算法,大幅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
尽管AI在情报处理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但不可忽视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在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想法。根据美军《ADP 2-0情报条令》的定义,情报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敌情、地形、天气、民事因素等,这一过程始终需要指挥官的判断。而指挥官不仅需要处理海量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动态的战场形势做出适当反应。正如历史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言,指挥官的职责是塑造战场态势、掌控主动权,这并非可以完全交给机器完成。
“人工智能快速能力单元”虽然期待从技术上提升决策效率,但众多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国防部副部长希克斯也强调,AI的军事应用核心在于提升决策优势,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将决策权完全交给AI系统是不明智的。情报与指挥控制显然是军队作战职能中最为关键的两个领域,其背后是人类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AI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据偏见或异常输出,甚至可能产生错误的信息,这在决定国家安全的军事领域尤为危险。研究表明,机器学习模型易受攻击,恶意输入可能会引发错误的决策,令指挥官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
对于生成有效信息所需的数十亿参数,A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也依赖于人类,这增加了潜在的风险。问题是,虽然人类也会犯错,但相较于机器的固化程序,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战场上,即使战术与程序公开,敌军的灵活反应也可能影响战局的最终结果。
通过大量战斗实践,美军认识到优秀领导者的核心在于决策能力与灵活应变。正如美国NFL名教练文斯·隆巴迪所言,优秀领导者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经历中淬炼出来的。这一过程包括对战术程序的理解、战斗训练以及对下属的关心,正是这一系列经验构成了指挥官的决策基础。
尽管AI和机器学习技术将在未来军事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人类的经验、直觉和领导能力始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美军在引入新技术时,始终强调“人在环内”的机制作保障,让人类在决策链中始终保持不可替代的地位。
未来的军事优势将依赖于人机协作,通过合理的技术应用和人类领导的互补,来增强整体作战能力。美军的AI RCC不仅是对技术进步的追求,更是对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结合进行深度思考后的务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