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联合推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提升农林学生素养
时间:2025-07-10 02:1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AI)作为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面貌,尤其是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广东省内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新举措,旨在提升农林专业学生的AI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高校联合推进教育改革
2023年7月8日,由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佛山大学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项目正式启动。在广东省新农科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这一项目将充分发挥各大学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共同发展。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表示,探索AI赋能本科人才培养,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还能深化本科人才自主培养的路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南农业大学将对现有学科专业进行优化布局,一方面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融合到各专业课程中。学校还计划推进课堂智能化、实践教学智能化和管理服务智能化,以建设全面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据悉,华南农业大学已成立“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心”和“人工智能学科课程中心”两个分布式教学组织,构建“1+N+X”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其中,“1”指的是必修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N”则是针对不同学科的选修课程,“X”则涵盖了AI与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课程。这一系列课程计划将在2025年正式面向新生实施,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人工智能与其专业方向的结合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除课程体系外,华南农业大学还积极立项建设多种与AI相关的项目,包括5个专业大模型、4个人工智能学科教学中心、7个传统专业的智慧化升级项目、40门入库智慧课程以及124门智慧课程培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学生履行农业现代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用课程内容的多样化
华南农业大学将围绕农业和生物相关主题,打造“人工智能+”课程。这些课程将涵盖农业大数据分析、生物大数据分析以及智慧牧业环境控制等实用领域,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在农林行业中的应用。
华南农业大学还与其他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编写了一部专门的人工智能通识教材,作为课程的教学辅导材料。这本教材被视为全国农林高校首部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旨在为广大的农林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专业的知识支持。
前景展望
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入,广东省农林高校的这一新举措不仅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农业和林业的应用更加深入,具备AI素养的农林专业毕业生将成为行业中的中坚力量。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广东高校的这一统一行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让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更多怀揣AI理念的农林人才脱颖而出。
广东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面的联合努力,不仅是对教育内容的改革,更是对未来社会需求的积极响应。通过这些举措,农林专业的学生们将在更高层次上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成为推动农业和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随着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农林领域的未来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