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举办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 聚焦青年人才培养与科技融合
时间:2025-07-08 08:5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4日,清华大学举办了以“年轻·融合·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人才论坛,会议吸引了众多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人才,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人才,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路明等。各界领导和专家在论坛中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强调了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在致辞中,于英杰指出,本次论坛围绕教育、科技与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深入讨论了青年人才培养及创新如何引领未来等热点问题。于书记强调,未来应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新兴研发机构及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他还指出,论坛的目标在于激发行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助力首都经济及区域发展。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也分享了他对科技与教育融合的看法。他表示,科技创新与教育的结合是清华大学长期以来探索的重要课题。未来,清华将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环境,加快技术成果的落地,努力培育社会服务的新型生产力,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建设贡献力量。
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也对论坛寄予厚望。他指出,门头沟区将借此机会,加强与各研究机构、知名高校及行业专家的沟通,与各方共同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产业集聚地,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现场论坛的讨论环节,由诺贝尔奖得主、特邀院士及行业专家围绕创建自我驱动的人工智能生态、开源人才培养及人才创新发展进行多角度的探讨。论坛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智慧的交流,助力探索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会客厅”,搭建了全球青年人才沟通交流的,并签署了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此举希望通过深度联结推动人才资源的研究与培养,为地区的绿色高质量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还推出了“人才山地徒步经典路线”,为强化人才交流搭建高品质的。
两个重要研究成果的发布同样引发热议。其中,清华大学翟季东教授团队推出的“赤兔(Chitu)——大模型推理引擎”显著降低了人工智能推理的成本,为自主技术闭环提供了支持。启元国家实验室的“专业深度研究智能体”则突破了当前智能系统处理超大规模信息的瓶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助力提升研究效能,这些成果昭示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增强了自主技术发展的信心。
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次论坛围绕“产学研融合·共育人工智能人才”和“育评用一体·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探讨了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与应用的深度融合。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地区在青少年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不同策略,以期通过共同努力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发展的同步。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并由门头沟区委员会及清华大学联合承办。通过这个高端对话,论坛不仅关注人工智能这一年轻的事业,更聚焦年轻人的未来发展。与会嘉宾强调,只有通过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与持续创新,才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清华大学举办的这次人才论坛,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期待各方能够共同携手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推动科技与教育领域不断创新,赋能国家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