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年会发布前沿科学与技术难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发展
时间:2025-07-08 03:1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并在会上揭晓了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发布旨在深入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并对前沿科技领域及研究方向进行前瞻性谋划。
今年的问题征集活动吸引了全国80家学会积极参与,并特别邀请了56位战略科学家共同推荐问题。在涉及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领域的基础上,共提报了90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经过评审,最终选出了30个兼具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30个问题中,许多都涉及到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显示出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例如,“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以最高票数入选“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因此,基于密码学的人工智能安全防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指出,密码学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人工智能中的数据信息隐私,同时其可证明安全机制还可以用来防范深度伪造技术,通过识别图像和视频等内容的真实性,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控性。王小云强调,从密码学的视角来研究人工智能的安全与防护,是一项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科研逐渐形成推动力。
在讨论“十大工程技术难题”时,许多项目也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如“面向通信与智能融合的智简网络技术体系”,该体系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突破通信体制在速率、容量和场景适配上的发展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强调,现阶段通信领域面临理论性、智能性与灵活性三大瓶颈,造成难以应对智能泛在化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困扰。智简网络作为新兴的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能够通过深度融合通信与智能,助推系统的简约化设计,进而提升国家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张平进一步指出,通信领域传统上遵循香农定律的发展规律,面临着“带宽越宽、网速越快,资源消耗越多”的窘境。这一如同在修建道路时需要占用更大空间的困境。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自然交互的工具,其发展为通信系统的资源消耗和计算能力的浪费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在“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中,“脑功能评估与脑机智能闭环干预”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此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多模态神经成像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检测评估体系,旨在促进卒中患者的神经可塑性和神经网络重组,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肖朝琼表示,如果这一问题得以解决,将显著提升卒中患者的康复效率,同时催生脑机接口、智能康复机器人等相关产业的新技术和发展。
今年的征集活动采取了战略科学家与青年科技人才双轨协作的模式,将相关青年科技工作者与学术秘书进行匹配,以确保在问题难题的深度解读与内容深挖中保持专业权威性的同时,推动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自2018年起,中国科协连续8年组织开展科技问题的征集与发布活动,并将持续关注已发布的问题,积极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国家重大需求的聚焦,推动原创性和引领性研究的进展,不断加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通过本次年会的前沿科学与技术难题发布,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科技研究不仅需要单一学科的深耕,更需跨学科的合作,以求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科技挑战。在人工智能的带动下,各学科之间的交汇融会,将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