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坚持推进人工智能立法,拒绝科技巨头推迟请求
时间:2025-07-08 01:00
小编:小世评选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2023年7月5日,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近日重申将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法案》,尽管超过一百家全球科技企业,包括Alphabet、Meta、Mistral AI和ASML等,联合呼吁欧盟推迟相关规章的实施。欧盟官员指出,这一立法旨在为日益变化的科技环境设定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道德使用,从而保护欧盟民众的权益。
欧盟方面的发言人托马斯·雷尼尔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注意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法案》的报道、信件及相关评论。目前,我想重申,这项法案不但不会停滞,且没有提供任何宽限期或暂停的可能。”此番声明表明,尽管科技巨头们担心这一法案会对他们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欧盟依然坚守其立法节奏。
《人工智能法案》是一项基于风险评估的立法,旨在对各种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全面监管,确保其合规和安全性。法案内容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使用标准和限制,其中明确禁止了被视为“不可接受风险”的几类应用,例如果认知操纵以及社会信用评分等。这些应用被认为对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欧盟市场是完全被禁止的。
除此之外,法案规定了一系列“高风险”人工智能用途,包括与生物识别及面部识别相关的技术,以及与教育、就业等重要领域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为了能够在欧盟市场上合法运作,应用程序开发者必须注册其系统,并履行一系列风险评估和质量管理义务,这将确保所有投放市场的人工智能产品都符合最低的安全和道德标准。
而相对而言,那些被认定为“风险有限”的人工智能应用,如聊天机器人,则被要求履行较少的透明度义务。在这一框架下,欧盟意图在不牺牲创新活力的情况下,维护社会整体的安全和公正。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欧盟这一立法行动不仅反映了对人工智能技术潜在风险的警觉,更是对科技巨头在市场中垄断地位的一种制约。透过《人工智能法案》,欧盟希望能够建立更公平、更透明的科技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不再让巨头公司成为技术发展的唯一主宰。
科技公司方面,尽管他们对欧盟的立法推进表示担忧,普遍认为此举将影响其业务模式和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但同时也有声音指出,合理的监管能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使用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自2022年开始分阶段推出《人工智能法案》,全面规则预计将在2026年中期正式生效。在这一过程中,欧盟的积极做法不仅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也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与促进技术进步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各国立法者面临的重大挑战。虽然科技巨头向欧盟提出的推迟请求被拒绝,但这些讨论为未来更广泛的政策对话铺平了道路。
欧盟对人工智能立法的坚定态度不仅是对现有科技公司行为的监管,也是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树立了更高的标准。随着技术的持续演化,如何在保证创新的同时,维护公众利益,将是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和地区亟需思考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