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预测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将于2028年达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30%
时间:2025-07-07 15: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IDC发布了《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概览,2025:东风已至,未来可期》报告,揭示了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的蓬勃发展前景。根据IDC的预测到2028年,中国安全智能体相关应用市场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30%。这一趋势背后是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最近几年中,随着DeepSeek的出现,AI技术特别是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生成式AI市场正逐渐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IDC预计,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近22.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7%。这些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利用AI技术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业务能力。
AI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并不是一个新兴话题。早在2003年,赛门铁克就首次将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到恶意软件的特征码开发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机器学习的小模型能力已被广泛融入各类安全检测、分析和响应工具中,这使得威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相比之下,生成式AI在数据泛化、内容创造和交互能力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其应用预计将在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望在安全自动化和流程优化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帮助用户建立更为强大的安全防线。
当前,生成式AI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速度正在加快,很多技术服务提供商已经推出安全大模型和智能体相关的产品能力。IDC 2025年最新的中国网络安全调研显示,61%的中国用户计划在未来1-3年内采购安全大模型产品与服务,28%的用户则希望以免费的方式获取基于大模型的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这些趋势预示着中国的安全大模型市场即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阶段。
报告进一步指出,生成式AI为安全智能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预计到2025年,每个用例将朝着成为处理具体事务的智能体方向发展。IDC将当前的安全智能体应用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别:安全运营智能体、安全检测智能体、数据安全智能体、代码安全智能体、安全合规智能体以及安全攻防智能体。这一分类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型的安全智能体。
为了帮助最终用户有效选择适合的安全大模型和智能体,IDC提出了一些建议。安全智能体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工作效率,自主安全智能体集群则聚焦于任务自动化和流程反馈,二者的协作将推动用户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防御。尽管安全智能体具备强大的能力,但若没有人类对流程进行直接干预,其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人工审核与干预仍然是确保业务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
在部署与AI相关的应用时,用户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道德性,其中包括对AI的可解释性、公平性、透明度、准确性、可追溯性以及鲁棒性进行全面评估。这些核心要素需要贯穿整个AI建设开发的流程,从设计到实施和治理,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合规控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对这些方面的重视和参与,将确保AI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更大价值。
IDC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的高级分析师王一汀表示,目前中国安全智能体仍处于产品快速迭代的初期阶段,市场上各种产品与宣传的信息繁杂,用户对安全智能体和安全自主智能体集群的概念尚不清晰,这使得评估安全智能体的效果和应用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技术供应商产品的成熟与用户部署节奏的加快,市场将逐步形成共识,IDC也将持续关注这一市场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安全智能体市场的未来充满机遇,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深入,预计将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和自动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推动安全行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