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成为中国AI创新高地
时间:2025-07-07 15:2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1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与深圳市投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这份具有权威性的报告不仅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也深刻剖析了深圳在全球AI领域的核心优势与发展路径,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
1. 企业集聚效应:深圳的应用驱动特征
根据《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总数已达到13069家,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8616家。深圳以2000余家AI企业位列全国城市的第三名,形成了“应用驱动”的显著特征。超过60%的企业集中在应用层面,涉及智能安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这与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中心的定位极为契合,展现了城市特有的产业生态。
从区域布局来看,深圳AI产业呈现出“一超多强”的集聚格局。南山区以899家企业占据全市40.5%的市场份额,成为产业核心区;而宝安区、龙岗区等则依托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推动AI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替代等场景的深入运用。这种区域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彰显了深圳在AI领域的创新能力。
2. 人才需求激增:前沿技术赛道领跑全国
《白皮书》指出,2024年深圳AI领域的人才需求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核心岗位的招聘量相比去年增幅超过40%,其中大模型相关岗位增长达474.4%,智能芯片岗位增长192.2%,而VR/AR岗位也增长了136.1%。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了深圳在前沿技术赛道上的先发优势,同时也反映出当地产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深圳市的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也在不断推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良好的人才供给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为深圳在全球AI竞争中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 数据、算力、空间:筑牢产业根基
为了支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圳市从数据开放、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三方面着手,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深圳市推出的数据开放,已经累计开放数据目录4065个,总数据量达28.2亿条,交易所交易规模也达到167亿元(含跨境交易3.1亿元),均居全国首位。这为企业在AI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算力方面,深圳市已建及在建的智能算力达到超过62 EFLOPS,开设的智慧城市算力调度规模突破30000 PFLOPS,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强大的算力保障,有助于推动更复杂的算法模型的落地和实现。
同时,深圳的多个AI专业园区如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南山智园等,通过集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形成了全链条的产业生态。这些专业园区在经济、技术、和社会各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的互动效应。
4. 未来趋势:三算融合与具身智能的引领
《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量子计算、超级计算与智能计算的深度融合,将推动AI突破现有算力瓶颈,开启新的算力时代。
二是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将在大模型的驱动下加速落地,向服务、医疗等多个新领域扩展,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三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将引领人机协同新纪元,其应用范围将扩展到教育、娱乐和军事等领域,进一步促进人类与智能系统的深度合作。
5. 深圳样本:从“应用驱动”到“生态引领”
作为中国AI产业的“创新极”,深圳三级象征性地形成了“企业集聚-场景落地-生态支撑”的良性循环。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深圳的成功经验表明,以制造业为根基,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数据算力为底座的发展模式,正是AI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化的关键路径。通过不断推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深圳正从“应用高地”跃升为“技术策源地”,为中国乃至全球的AI产业变革提供了更为新颖的“深圳方案”。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深圳的AI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深入,深圳将继续引领中国AI的发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