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召开人工智能应用论坛 推动行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5-07-07 15:15
小编:小世评选
7月2日,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北京市举办了以“数据技术赋能数据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论坛,地点设在“大吉巷”中海金融中心。此次论坛汇聚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官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融合。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聚焦“AI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十分引人注目。论坛上,新上线的“杨梅工业”智能体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开源发布,同时,体现出各行业在人工智能落地方面的成果和需求,成为了此次大会的一大亮点。论坛上,来自北京市各界的专家以及企业积极展示了AI赋能行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创新应用,彰显了北京在推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的活力。
本次论坛特别发布了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的多个项目,涵盖了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环境、能源、文化旅游、智慧水厂、街道安全、建筑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共遴选出12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场景,总预算高达1.1亿元。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北京市在推动AI应用方面的决心,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资金支持。
在“AI+制造业”领域中,京东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展示了他们在“AI+器件仿真设计的研究与构建”的场景。这一旨在促进光学、电子和力学仿真及版图设计等研发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力求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实验试错的成本,进一步缩短新品上市的周期。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AI+城市”领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发布了“基于AI的城市路桥隧管养智能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帮助进行路桥养护计划、风险预识别、安全预评估及应急抢险指挥调度等工作的智能辅助决策。这一系统将大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效率和安全性,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此次发布的这些需求明确、预算充足、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场景,将面向全市的创新企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促进供需对接,加速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各领域的场景化落地。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也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深入应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愈发明显。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杨梅工业”正式上线,旨在为工业智能体的应用开发与部署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该具备智能体开发引擎、敏捷部署工业解决方案以及开放产业生态等三大核心能力,已在汽车、电子、化工等行业中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元年,全球大模型技术正在快速从“技术验证”阶段转向实际的“商业闭环”。北京市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协同与配合,积极推动各个领域应用场景的开放,并组织应用场景供需对接,致力于形成支持大模型应用落地的良好产业环境。在此次论坛上,95个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典型案例被发布,全面展示了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成果。这些案例涵盖了医疗、教育、金融、政务、文化、办公、传媒、营销以及内容安全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标杆”。
通过此次人工智能应用论坛,北京市不仅展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发展潜力,同时也为推动行业的融合和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必将推动更多行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