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召开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 助力AI技术落地
时间:2025-07-07 07:15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7月2日,北京在“大吉巷”中海金融中心举办了中国数据街高质量发展论坛,其中专门设立了“数据技术赋能数据产业发展”专题。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同讨论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技术如何推动各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当天,紧接着中国数字经济大会的召开,聚焦于“AI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也展开了研讨。
在论坛上,北京市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成果,强调了“AI+场景”模式的重要性。会上特别推出的“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计划,涵盖了12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涉及到制造业、教育、医疗、金融、环境、能源、文旅、智慧水厂、建筑以及智慧城市等多个关键领域,总预算达到了1.1亿元。此举旨在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
在“AI+制造业”版块,行业领先企业京东方展示了他们的“AI+器件仿真设计的研究与构建”场景。该项目通过光学仿真、电学仿真、力学仿真等新技术,意在实现智能化升级,提升研发效率,从而减少实验试错成本,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这一场景的推出标志着传统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也在论坛上推出了“基于AI的城市路桥隧管养智能决策系统”场景。此系统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将在道路桥梁的养护计划制定、风险预识别、安全评估和应急抢险指挥调度等方面进行智能辅助决策,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效能。这些应用案例展现了AI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强调了智能交通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论坛当天,95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被发布,全面展示了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成果。这些案例涵盖医疗、教育、金融、政务、文化、办公、传媒、营销及内容安全等多个行业,彰显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北京样板”。市及相关部门正通过多元化政策协同,积极推进应用场景的开放和供需对接,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落地。
在工业领域,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的“杨梅工业”也在本次论坛上实现了开源发布。该专为工业智能体的应用开发与部署而设计,具有智能体开发引擎、敏捷部署工业解决方案和开放产业生态三大核心能力。杨梅工业已经在汽车、电子和化工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其引入的智能应用正在改变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
随着全球对大模型技术的关注日益增长,2025年被业界普遍看作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元年。北京市通过政策引导与场景建设,为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各领域应用的供需对接。论坛期间,参会者对这一趋势表示乐观,认为随着技术验证的成熟,商业闭环的快速形成将极大地推动市场的发展。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人工智能作为关键驱动力正在迅速渗透各个行业,其应用成效显著。此次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不仅展示了北京市在AI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未来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向。通过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北京正在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树立标杆,助力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