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份《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发布:中美AI人才竞争加剧
时间:2025-07-05 00:15
小编:小世评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7月3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上,全球首份关于人工智能科研进展的《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2015-2024)》正式发布。这份报告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与东壁科技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撰写,充分利用高质量论文数据系统,对2015年至2024年间的96961篇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中美两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愈加显著,共同占据了近六成的全球AI研究人才。数据显示,美国拥有约6.3万名AI研究人员,依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其AI研究人员的数量在短短九年间,已从不到1万增至5.2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7%。这种人才数量的快速增长,让中国逐渐缩小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在人才结构和生态建设方面,报告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的比较优势。美国的AI研究人才分布表现出基础理论扎实、技术创新驱动和均衡发展的特点,尤其在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反观中国,尽管起步较晚,但其研究更注重应用导向,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领域表现出了率先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国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相关论文数量,比美国高出40.8%;在知识图谱领域则高出50.1%;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AI科研如同其他高科技领域,存在一定的人才集中现象。中美两国绝大多数顶尖企业在此领域的影响力极其显著,TOP15企业的发文集中度均超过99%。在中国,发文数量位居前列的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和华为,而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和Meta则在总体发文量上遥遥领先。
数据表明,美国前三大科技企业的总发文量为5896篇,是中国同类企业的1.8倍。这一差异不仅体现在发文数量上,平均被引频次上,美国企业论文的被引频次为63.3次,明显高于中国企业的55次。这表明美国在基础研究积累方面占据了优势,尤其是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领域。
在企业人才数量方面,谷歌和微软均有约两千五百名AI人才,稳居全球前列,而美国IBM和Meta紧随其后,分别拥有1640名和1249名相关人才。相比之下,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次于这些科技巨头,分别拥有992名和633名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在整体人才数量上与美国尚存差距,但在全球竞争中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告进一步指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Top100人才中,许多专家目前活跃在国内外企业之中。这些顶尖人才在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知名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如旷视科技的张祥雨、华为的田奇和王云鹤、商汤科技的王晓刚等,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研究和创新将对未来的AI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中美在AI人才竞争中呈现出双强并立之势,但未来的科技竞争并不仅仅依赖于人才数量,而更注重其质量与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跨国的技术交流与共同研究,将会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的发布,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提供了清晰的坐标,也为各国在政策制定与资源配置上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各国对人工智能关注的不断加深,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将促进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应用落地,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