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重塑互联网流量格局:传统搜索流量大幅下降
时间:2025-07-04 03:4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互联网流量的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用户逐渐不再依赖传统搜索引擎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是转向AI工具,直接在其中完成信息消费。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用户的行为模式,也对内容生产者、媒体机构和搜索引擎本身的运作方式造成了冲击。
以新闻行业为例,随着生成式AI的普及,用户在Google搜索中查看了AI提供的摘要后,几乎不再点击进入相关的网站。这一趋势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用户在搜索结果中看完AI生成内容后放弃进一步点击的比例大幅攀升,直接反映了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根据Similarweb的最新报告,这种变化正在削弱传统搜索引擎优化(SEO)和网站的搜索排名价值,使得内容创作者严格依赖网站流量的状况变得岌岌可危,原本可观的曝光机会被AI直接不带犹豫地截断。
在此背景下,谷歌作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其流量变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趋势的普遍性。在2024年中,新闻网站的流量曾高达23亿次,但到了2025年5月,这一数字已经下降至约17亿次。同时,自从2024年5月谷歌推出了AI摘要功能(AI Overviews)以来,用户在浏览搜索结果时看完AI生成的内容后不再点击其他网站的比例,从56%上升到了69%。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也加剧了传统媒体和网站在流量上的损失。
这种趋势影响不仅限于新闻行业,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都面临着类似的“零点击”困境。Similarweb的数据表明,2025年5月,用户在ChatGPT中进行新闻相关搜索的请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2%。与这些请求相关的网站跳转访问量也飙升至2500万次,是去年同期的25倍。这些数字显然表明,生成式AI正在代替传统搜索引擎成为用户查找和消费信息的新方式。
由于生成式AI的流量获取方式与传统搜索引擎显著不同,内容能否被推荐以及推荐的数量也越来越依赖算法和的合作关系。例如,《纽约时报》虽然仍然在ChatGPT导流中名列前茅,但其流量增长仅为3.1%,这一数据远不及路透社(8.9%)、纽约邮报(7.1%)和Business Insider(6.5%)。这部分反映出《纽约时报》在开放AI的数据使用协议方面可能带来的流量损失,同时也显示出合作及竞争关系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流量的拦截效应同样存在。许多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能够直接得到满意答案,例如询问“美股盘前走势”,往往无需再访问其它财经网站。这种情况使得访问量的进一步流失成为常态。分析热门的搜索主题可以发现,关于股票(33%)、金融(21%)和体育(17%)的询问占据了较大比例,表明生成式AI已经深入渗透到各行业的信息获取路径之中。
面对这一波信息获取方式的巨大变革,Google等传统搜索引擎不得不调整自身策略,例如推出Offerwall功能,试图通过这种新型的用户参与方式,引导用户在AI摘要之外进行付费、订阅或留下联系方式,以增加流量的获取和用户的留存。而此措施是否能有效遏制日益稀薄的传统流量,仍然需时间检验。
生成式AI的崛起正在重塑整个互联网的流量生态,传统搜索引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容创作者的生存环境也愈加复杂。更为重要的是,用户行为的转变不仅是技术带来的结果,更是整个信息消费方式的演变。随着AI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互联网流量结构可能会进一步变化,注入更多的新机遇与挑战。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也有望在这一进程中重新洗牌,推动各个育种者共同探索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