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金仓数据库迎来26周年:从学术火种到数字中国支柱

金仓数据库迎来26周年:从学术火种到数字中国支柱

时间:2025-07-01 00:5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金仓数据库迎来了它的第26个年头。这26年的历程,是中国数据库发展史上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历史篇章。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金仓数据库不仅为国内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追溯其源,学术的星火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点燃。1978年,在信息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时,萨师煊教授以其深邃的远见卓识,将“数据库”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创立了国内首个以“信息”命名的院系——经济信息管理系。他开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标志着中国数据库教育的起步。的1983年,萨 professor与其弟子王珊共同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成为国内最广泛使用的教材,为数据库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王珊在这股学术力量的激励下,带领团队创立了金仓公司,决心将自主研发的国产数据库技术推向市场,实现从学术理论到产业实践的跨越。金仓的成立,不仅是对前人努力的传承,更是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担当与承诺——让中国数据扎根中国土壤。正是这段艰辛的创业历程,铸就了金仓数据库“自主创新”的品牌,开启了国产数据库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金仓的坚持与努力始终未曾停歇。在“国产不可用”的质疑声中,金仓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自主研发。从早期的KES V1到的KES V9,金仓的产品不断经过技术积累与市场检验,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以“每一行代码皆可掌控”为信念,确保了其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

金仓在业内的突破与成就,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技术研究与创新。面对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金仓开启了多模存储、AI优化和高并发处理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出了KES融合数据库,将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努力也为金仓带来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市场的认可与高度评价,从2009年开始显露无遗。金仓数据库首次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核心电力调度系统D5000,成为核心业务系统的一部分,标志着其在电力行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自此以后,金仓数据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装机量突破百万,市场份额稳居中国关键应用领域的首位。金仓凭借其卓越的技术与服务,成功覆盖了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电信等多个国家重点行业,成为国产数据库规模化应用的典范。

在金融行业,金仓为银行、期货、基金、证券等核心交易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持,满足了数据一致性与高并发场景的严苛需求。在医疗行业,金仓成功替换了的核心系统,保障了生命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交通行业,金仓的数据库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核心业务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国家交通大动脉的稳定运行。

金仓的目标并不仅限于国内市场。展望未来,电科金仓更是矢志要打造比肩世界顶级的产品,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自身优质的技术与服务,帮助全球用户共同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金仓相信,唯有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伴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金仓也深知只有合力共赢,才能在日益复杂的产业环境中立足。因此,公司发起了“金兰组织”,致力于聚合产业链各方力量,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金仓希望能够推动国产数据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仓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遗余力,与多所高校紧密合作,发起数据库产业人才培养的“核计划”,致力于培养具备高水平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金仓认证体系与各级教育机构的联合认证,金仓已为行业输出了数万名专业人才,为中国数据库产业的未来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站在26周年的新起点,回首金仓数据库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无不彰显着“自主创新、科技兴国”的明晰目标。从学术的火种成长为数字中国的支柱,金仓数据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在坚实的道路上,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方能铸就辉煌的未来。作为中国电科的重要成员单位,金仓数据库肩负着更重大的使命:以自主创新技术为基础,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栽下自主可控的坚实根基。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