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助力保险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6-23 12:1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资源正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亦不例外。近年来,保险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探索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前沿工具,重塑产品设计、销售管理和理赔审核等全流程。这一转型的背后,有监管引导、技术推动及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使得“AI+保险”逐步成为行业发展新常态,成为推进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的快速进步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高度依赖数据和技术的行业,保险业同样在这一浪潮中快速演变。许多保险公司积极实施“AI嵌入”,推动业务的智能化。以众惠相互为例,作为国内首家全国性相互制保险公司,它在智能理赔、产品定制和客户服务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升级。其打造的“智惠赔”,全面整合了智能报案、审核与自动赔付等功能,整体理赔线上化率达到了92.3%,小额案件的1日结案率更是高达99.9%。引入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算法,有效识别医疗滥用、异常就医等高风险场景,极大地提高了风控能力,减少了道德风险。
在核保环节,众惠相互通过AI对非结构化医疗记录进行语义解析,实现了在短短五分钟内完成责任判断,准确率屡超90%,效率提升超过80%。其“产品工厂”模块则通过AI辅助进行保险产品的标准化组合与快速生成,产品上线周期由原来的两周缩短至五天,显著增强了产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AI的应用也渗透到普惠保险领域,更好地服务带病群体、老年群体及小微企业等传统保障盲区。例如,众惠相互为60岁以上的客户提供了大字版界面、语音导航和自动识别的老年人客服通道,有效缓解了“数字鸿沟”。
保险业的AI应用正进入“深度场景化”阶段。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不仅是技术的“跟随者”,还开始主动参与AI治理、规则制定与产品创新,成为生态系统的“共建者”。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铭指出,AI赋能保险的本质在于重构三个主要功能场景:销售支持、管理支持和教练。AI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画像实现精准推荐,在售中优化方案解释,并在售后承担部分理赔和客户维护任务。同时,在内部管理上,AI能够助力情绪识别、个体绩效分析与复盘建议,为提高代理团队的运营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AI将在保险行业重塑成本与价值结构。蒋铭认为,人工智能有潜力替代一些重复性基础职能岗位,比如数据整理、文案生成等,从而释放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在价值层面,AI推动了服务能力与运营效率的平衡,保险行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集中在资本运作、客户体验、市场拓展与深度服务上,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比价。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其产生的内容可能带来的侵权问题同样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了应对这些新型的法律风险,中国人保推出了国内首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侵权责任保险”,为科技公司在生成内容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侵权风险提供保障。这一保险针对因AI生成内容侵犯第三方权益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护,以助力科技公司有效分散风险,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在推动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智能保单检视服务的实践为保险销售端带来了深刻影响。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通过将复杂保单条款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报告,帮助客户更好理解保障内容及其与财务状况的关联,从而降低产品不匹配的风险。智能服务体“AI童”的应用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该系统通过分析客户需求、生成个性化推荐,大大提升了保险服务的精准性和销售转化效果。
AI在保险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若干挑战。行业内的数据质量和治理标准亟待统一,尤其在医疗、财务等敏感领域。AI模型的训练成本高昂,且商业化的可复制性不足。消费者对AI的信任度需要提升。为应对以上挑战,监管机构、企业和技术方需形成合力,加快AI保险产品的标准制定和测试验证,实现风险底线的建立,并在消费者端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AI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效率提升和产品创新,也推动了保险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未来,人工智能的普及将使得保险公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在核心竞争力上实现质的飞跃。随着行业内外各方的协作与努力,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将继续深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