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京软件大会启幕:推动软件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时间:2025-06-21 16:25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6月17日,南京软件大会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南京、北京、成都、杭州、济南等软件名城的相关领导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了产业发展交流活动。在当前软件业向“人机协同”以及机器自主编程的新时代迈进之际,“加快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成为各个软件名城的普遍共识。
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南京展示了其在软件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决心与创新。南京市已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软件)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计划打造一个规模达万亿元的综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未来的发展将聚焦于“人工智能+软件”以及智能机器人软件等前沿技术领域,这是江宁软件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实践和探索。
杭州市作为被誉为“六小龙”之一的软件名城,特别重视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核心作用。杭州市制定了专项发展方案,着重发展大模型技术、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系统,奋力向AI产业化转型迈进,期望在国际软件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杭州,数字经济的驱动使得本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1.17万亿元,成为在多领域交叉创新的典范。
随着我国软件业逐渐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特征,各个软件名城之间的发展形态各异。根据赛迪研究院的信息分析,东部地区保持着软件产业的主力军地位,2024年的业务收入占全国的82.3%。具体来看,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和上海是软件名城的佼佼者。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中部地区的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布局。
截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工信部已累计认定了14个软件名城,其中有8座是在2014年首次评选的。而近两年的评选,则是在“综合型中国软件名城”和“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两大类别下进行的。在这14个软件名城中,南京、深圳和上海在创新引领和产业集聚上不仅具有鲜明的动态表现,更在国家软件产业整体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紫金指数(2025)》深入分析了各个软件名城的优势与特点。北京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不断扩展的市场,去年实现软件产业营业收入高达3.3万亿元;深圳则通过“开源合伙人”支持计划,打造了不断完善的开源生态;而上海则在智能科技领域下足功夫,构建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
作为中国首个软件名城,南京已经连续举办软件大会20年,其前身为“南京软博会”。2024年,南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预计将达到8600亿元,目标直指万亿元规模,展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2025年,人工智能在重构软件业的浪潮中也对南京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编码等基础工作越来越受到AI编程工具的冲击,向着“人人可编程”的未来加速演变。
各个地区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是南京和其他软件名城必须面对的问题。北京市经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陈雷指出,未来人工智能企业与软件企业的边界将愈发模糊,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软件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北京市将充分抓住这一机会,努力提升软件企业在AI应用服务领域的能力,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南京还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AGIROS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25.06社区版,标志着软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各地的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工业软件的发展,鼓励企业在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软件名城们在加速转型过程中,将朝着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方向不断迈进。2025年的南京软件大会不仅是一次行业交流的盛会,更是推动软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涌现,助力中国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