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市场竞争加剧:头部厂商引领,次梯队频频调整策略
时间:2025-06-09 00:25
小编:小世评选
在当今人工智能(AI)市场中,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要在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创新和灵活的策略调整。从ChatGPT、DeepSeek、豆包、文心到Gemini,这些国内外的头部AI产品几乎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真正形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
据QuestMobile于今年五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3月,中国AI原生APP的活跃用户数已突破2.7亿,同比增长高达536.8%。但在这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体背后,市场的阶梯格局愈加明显:第一名DeepSeek的月活跃用户数量甚至超过排名第2到第15的产品总和,显露了极端的市场集中度。对于后进者如天工、阶跃星辰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面对这种竞争压力,一些次梯队的AI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例如,昆仑万维旗下的天工APP在4月发布升级预告时,明确表示将进行“大规模推倒重来”的重构,并提醒用户进行数据备份。随后,天工在5月推出了全新的超级智能体,聚焦于文档办公场景,以期提高用户的实际工作效率。通过将产品性能完全转向具体任务的完成,天工显然希望能够改变用户对其产品的认知,而不再只关注其在问答方面的表现。
这种重构并非偶然,实际反映了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用户更关心的是AI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而非单纯的技术参数。在这一背景下,天工选择从“To C”市场转向更加聚焦于“To B”的服务,显示出其对市场动态的精准把握。
与之类似,另一家AI公司阶跃星辰也在不断调整其战略。在经历了去年底停止对角色扮演类产品“冒泡鸭”的投入后,阶跃将资源重心转移至“跃问”产品上,并更名为“阶跃 AI”。这种转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其布局的缩减与聚焦。阶跃星辰的决策层意识到,在面临巨头压迫的情况下,面对传统的C端用户市场已不再有明显增量,反而将重心放回基础模型与多模态Agent的能力开发上,他们希望通过专业化来寻求新的突破。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体的概念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对于昆仑万维和阶跃星辰两家公司而言,智能体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标志,也是它们寻找市场生存之道的希望所在。尽管与头部厂商的对抗在所难免,但通过推进智能体的构建及落地,后进者们能够找到自己值得信赖的市场立足点。
在此背景下,各公司对智能体的布局略有不同。天工选择了全面重构产品,以拥抱智能体的概念,期望打造出能够真正参与办公任务的“数字员工”。而阶跃则以灵活的模块化能力为基础,逐步实现产品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力求在合适的市场位置上与头部产品相博弈。
展望未来,智能体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技术标签,而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分水岭。随着其他后进AI厂商的频繁调整,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主题转向“专注”与“落地”,希望借此寻找到适合的市场空间。在用户体验层面,拥有“能用”的能力将成为厂商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标准。
换言之,未来的AI市场将不再由简单的技术竞争主导。那些能够真正进入用户日常生活、帮助用户高效完成特定任务的AI产品,才是最终能够存留的产品。随着技术红利的逐渐减弱,市场将更加关注具体用户需求的满足。
来看,纵然头部厂商依旧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上不断追求精进,但对后进者真正的机会在于从自己的定位出发,拥抱智能体作为新的产品能力与价值洼地。这场持续的竞争将带来行业生态的重大改变,未来的市场赢家,将是那些懂得如何将技术落地、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