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十五小学:AI与非遗皮影戏的创新融合引全球教育专家关注
时间:2025-06-02 02:55
小编:小世评选
在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带——武汉光谷,武汉光谷第十五小学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的示范学校之一,以其独特的“AI与非遗皮影戏”的结合,吸引了众多全球教育专家的目光。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学,不仅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在教育创新中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九年前,光谷第十五小学的美术教师陈学第一次尝试将皮影戏引入课堂时,却遭遇学生们的疑惑和冷淡。不少孩子对皮影戏的兴趣不大,认为其远不如现代动画片吸引眼球。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意识到想要培养“00后”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仅靠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全校教师开始积极探讨跨学科的教学策略,最终决定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皮影戏的创作和表演中。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成功开发出了一整套“智能皮影课程体系”,并创新性地推出了AI皮影机器人。这一机器人能够听从指令,灵活地进行皮影表演,使得传统戏曲艺术以全新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通过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不仅能学习皮影戏的技艺,还能体验到编程与艺术相结合的乐趣。
该校校长吴林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谷第十五小学自创办以来,一直秉持“点燃科技之光,奔向艺术之谷”的愿景,注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他强调,科技与艺术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两大支柱,科技侧重于智力的提升,而艺术则注重情感和自我认知的培养。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致力于培养既具备科技思维又拥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未来人才。
学校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科艺融合的理念:学生们既是非遗皮影的数字重构者,也是机器人竞赛中的获奖选手;既能在编程世界中畅游,又能在创意舞台上表演。这样的教育模式恰恰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使得光谷第十五小学成为时代的教育弄潮儿。
皮影戏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遗文化 art,其跨学科特性不仅能与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连接,更能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2016年,学校的美术老师彭倩了解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秦礼刚对云梦皮影的传承问题感到担忧,于是学校决定将重点放在具备教育优势的皮影艺术项目上,并与秦礼刚合作,达成长达十年的项目伙伴关系。
在这样一个赋予课堂生机的环境里,学生们通过智能皮影课程,不仅学习皮影戏的历史与文化,还实践编程与机器人技术。他们在创客空间用3D打印技术制作角色,在VR实验室中设计数字皮影。这些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校还开发了智能课程研究体系,将数智赋能推广至其他学科,如体育和艺术课程。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渠道与资源。学校引入了两位数字人助教,分别为智能助教“科科”和伴学机器人“艺艺”,他们实时解答师生在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了课堂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在光谷第十五小学的引入,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语文课堂上,通过数字助教,教师能够快速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节省了大量准备时间。AI批阅系统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更精准地为教师提供了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问题,助力个性化教学。
在吴林林校长看来,未来的基础教育应是精准、灵活和全方位的,让教师和学生能共同实现减负增效。学校希望,经过六年的教育,学生们能够成为自信、有责任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从容地迎接未来挑战。
透过武汉光谷第十五小学这一创新实践,我们看到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学校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国内教育界提供了借鉴,也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示范。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育的未来也将在这种融合中,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