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举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峰对话,专家齐聚共探产业未来
时间:2025-05-28 23:15
小编:小世评选
5月19日,天津市举行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峰对话暨第二十二期天开创新沙龙”,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盛大场馆内,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此次活动得到了副市长翟立新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的鼎力支持,并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前来参与和交流。
开幕式中,翟立新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是当前和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全球形势严峻、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翟副市长指出,天津市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出台了多个激励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将天津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教育和科研的重要阵地,南开大学正在积极顺应新型工业化的需求,推动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他提到,南开大学将重点聚焦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与行业需求,努力为构建智能产业生态发挥更大作用。校长的发言进一步点燃了与会者对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热情。
在随后的特邀报告环节中,一系列主题演讲精彩纷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作了关于中国太赫兹技术的报告,探讨了这一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主任纪正昆则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了标准化在提升生产力水平中的核心作用。李世鹏教授分享了低空经济的发展展望,提出构建低空融合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而山东大学的屠长河教授则重点介绍了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时代制造业转型的视角。
活动中还进行了圆桌论坛,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主持,围绕“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的臧冀原、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赵宇波等,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从不同维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行业视角。专家们还对人工智能在工业应用中的未来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展现了众多可能的发展路径。
在下午的主题研讨环节,天津大学的胡清华教授任主持,与会专家们围绕工业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差异、工业AI四维困境,以及京津冀地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跨界互动,来自、产业、学术等领域的与会者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思路,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本次峰会不仅是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两周年的重要活动,也是首届中国(天津)天开国际科创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由南开大学、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教委和市工信局共同主办,南开21世纪工研院与南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承办,吸引了500余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智库与企业的代表参与,充分展现了天津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人工智能结合方面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此次“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峰对话”不仅为各界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也为人工智能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随着各方共同努力,天津在未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道路上,将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广泛、更深入的应用,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不断升级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