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发布AI与生活课程 赋能学生科技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5-05-23 05:4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兰溪市在锦绣育才小学举行了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AI与生活》的发布仪式暨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标志着兰溪市在科技教育领域的重要进展,该课程旨在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时为学生们开辟一个全新的学习与探索天地。
在发布仪式上,现场可以看到一只机器狗在学生们的指挥下,完成了“转圈、坐下、比心”等一系列动作。这不仅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也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乐趣。作为国家信息科技课程的补充与延伸,《AI与生活》的创新体现了“在生活场景中融入AI”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动手实践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们真实体验到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式。
课程分为“图像识别”、“数据安全与伦理”等六大单元,设定了32个课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各类场景化实践项目。在一次研讨课《机器图像分类》中,五年级的学生吴与同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验:“这节课太有趣了!以前的技术课只是在电脑前敲代码,而现在我们通过摄像头进行实物识别。在实践中,我还发现了白色背景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这让我对AI技术更加好奇。”
除了与生活紧密结合,《AI与生活》的另一大特色是跨学科的融合。与传统单科教学不同,该课程将数学计算、艺术设计、伦理讨论等多个学科内容融入到人工智能学习中。在学习Python编程和算法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还能够通过兰溪方言语音合成的任务,感受到现代技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课程中还涉及到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辩论,促使学生们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为确保该课程的成功实施,兰溪市教育局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遵循“科技味、本土味、生活味、有趣味”的原则,经过多轮的反馈与打磨,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此项课程将在锦绣育才小学、兰花小学等18所学校进行试点,试点周期为2025年5月至12月。在这个阶段,将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后服务拓展课程等多个维度进行实施,充分发挥信息科技教师的引导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内容的深度融合,探索基于AI的项目式学习。
兰溪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主干道上铺设的支线,通过本土化改造来实现与地方教育的深度适配。”兰溪市将在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教学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扩大教育的辐射效果。通过多项创新实践,兰溪市将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未来,兰溪市希望通过《AI与生活》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科技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对科技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是对教育内容的更新,更是对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革新。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场景与人工智能的学习,兰溪市正在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智能的教育生态系统,助力他们在数字化时代中壮大信心、拓宽视野。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不仅可以学习到最新的科技知识,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主学习和研究,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兰溪市推出的《AI与生活》课程,涵盖了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多学科融合等多个方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育创新,必将推动学生在未来的信息科技时代中,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