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卓手游下载、分享游戏攻略、电脑硬件资讯、数码科技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硬件资讯 > 蒲慕明:AI时代将是‘会用AI的人’的时代,教育需迎变革

蒲慕明:AI时代将是‘会用AI的人’的时代,教育需迎变革

时间:2025-05-19 02:35

小编:小世评选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变革显得尤为紧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学术主任蒲慕明,近日在2025上海科技节的第四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发表了关于AI时代教育变化的主旨报告,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趋势,也揭示了当前教育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世界的职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未来五年内,20%至30%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取代。更令人震惊的是,到2030年至2060年之间,预计50%的现有职业会逐步被AI取代,且这一变化相较于早期的预期提前了约十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也指出,发达经济体中,60%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AI的影响,其中一半可能被直接取代,另一半则将因人机协作而提升效率。从长远来看,预计到2050年,90%以上的职业都可能会被重构。

面对此情此景,蒲慕明强调,教育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未来的人才需求。他提出,未来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将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蒲慕明认为,AI教育应当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立,类似于语文和数学这样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AI的基本应用技能,这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AI时代,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蒲慕明指出,科普教育的目标应包括普及性和高端性两方面,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对中小学生及普通公众而言,普及性科普的内容应当简单易懂,鼓励他们树立科学思维;而对于专业科研人员,则需要提供更深层次的交叉学科知识,以支持他们在复杂的科学研究中有效地运用AI工具。蒲慕明特别提到,科普教育应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帮助不同背景的人士在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保持学习的热情与能力。

在进行科学教育与科普传播时,蒲慕明强调要兼顾严谨性、诚信性和深度求索的科学精神。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公众理解科学的本质与意义,强调AI的使用限制以及潜在的风险。公众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了解AI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科技进步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以便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科技发展中。

蒲慕明还提出,AI时代科学教育与科普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未来的科学家与科学公民。所谓科学公民,是具备足够科学素养、能够理性思考并在各自行业中实践科学态度的公民。他们不仅要会使用AI工具,还需具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引导和控制AI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这种科学公民意识将成为推动社会持续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AI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变革迫在眉睫。蒲慕明的讲话对于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社会都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在培养适应未来竞争的人才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教育与科普普及势在必行。教育的改革,将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推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