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2025智能制造参考指引 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5-05-18 03:15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以下简称《参考指引》),此举旨在加速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参考指引》不仅为智能工厂的梯度培育提供了指导,还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施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打造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
专家指出,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建设智能工厂的基石,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基本业务单元。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助力,我国制造业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同时,积极重构业务流程和产业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参考指引》强调了智能化升级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大模型、智能体、机器人和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方向。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还在产品设计、研发及交付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模式。
全方位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
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当前正在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普及,通过“点线面”协同的方式,快速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到目前为止,已有20个城市成功开展了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的试点工作。
在点上,工信部已经建成超过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其中230余家成为卓越级智能工厂。同时,培养了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对超过14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了支持。从线上来看,针对电力装备、轻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也已发布,为行业的精准转型提供了指导。
工信部也注重提升园区和集群的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和应用,以期打造高水平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工业企业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3.5%,而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也达到了66.2%。
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模型的迅猛发展,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正迎来深刻变革。业内人士指出,大模型技术的引入有望为制造业带来指数级的生产效率提升与行业重构。以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副总经理王乔晨表示,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优化制造流程,还能够提升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尽管当前大模型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已有超过100个工业大模型应用相继上线。预计到2026年,50%的中国500强企业将部署AI智能体,推动数据治理和智能化体系建设。
王乔晨也指出,大模型实际上存在一些应用难题,如成熟度不够、无法解释的“幻觉现象”等。因此,重心应转向垂直行业,以实现具体的生产力提升并实现价值变现。
工业互联网助力新型工业发展
传统制造行业在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越来越倚重工业互联网的构建与应用。以浪潮云洲为例,通过打造纺织空调的智能化运行,显著降低了次品率和能源消耗,并实现运维效率的提升。
根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的最新报告,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有效整合网络、标识、、数据和安全等五大功能体系,工业互联网已经在各类工业企业中实现覆盖,核心产业实现了超1.5万亿元的规模。
工信部还将通过加快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助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未来展望与政策推动
展望未来,工信部将继续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及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速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及商业化进程。同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系列活动与典型案例的征集,工信部有望更好地推动产业智能化进程。
在政策层面,工信部计划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以更好地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2025年智能制造指引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制造业正在全面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通过政策、技术和产业的协同发力,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将愈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