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AI气象预报项目启动 深圳成为亚洲比对活动中心
时间:2025-05-11 01:05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气象服务领域也不例外。2023年5月9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首个人工智能临近天气预报示范项目(AINPP)的亚洲临近预报比对活动在南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正式启幕。该项目旨在通过引入AI技术,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进而有效促进各国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
本次活动由国家气象中心和深圳市气象局共同组织,汇聚了来自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气象专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会者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用经验。
在开幕式上,世界气象组织地球系统预报处处长本田由纪(Yuki Honda)表示,该项目的启动是全球气象学界在现代预警预测技术与AI应用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国际社会在提升气象预报能力方面的持续努力和集体承诺。他强调,紧密的国际合作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象事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作为AINPP的试点项目,此次比对活动将促进多国、多学科及公私部门的协作。通过汇集国际气象和AI技术领域的专家,该项目旨在开发、评估和实施基于AI的临近预报模型,从而为全球建立一个AI气象应用的标准。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地区,AINPP将有助于增强早期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推进“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为保护生命与财产提供有力保障。
活动吸引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多国的气象专家参与,包括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印度、阿联酋、沙特等国的气象部门代表,以及中国的广东、广西气象部门负责人和多家业务合作企业的AI专家。他们将共同为开发适合发展中国家的AI气象预报技术提供建议与指导。
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曾沁在致辞中指出,AI驱动的气象模型通过整合卫星图像、雷达数据和地面传感器等多种数据,提高了对局部极端天气现象的预判能力和实时响应速度。此次比对活动标志着国际气象机构之间密切合作的新起点,为后续的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的官员虞俊评价深圳作为比对活动中心的选择,认为该城市的气候特点,尤其是频繁出现台风和暴雨的现象,非常符合项目的需求。同时,他回顾了深圳市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主办的“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公私参与示范项目”,指出这些前期活动为此次比对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深圳市气象局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气象预警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华为云的合作研发了区域预报模型“智霁”,实现了3公里的分辨率和高效的台风路径预测。今年,该模型已升级至2.0版本。同时,深圳市气象局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开发的“智瞳”模型,将原本仅有的1小时有效预警时间延长至3小时,为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次AINPP的亚洲临近预报比对活动共征集了涉及闪电、降水、雷达回波等方面的13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报技术。深圳市气象局计划在即将到来的汛期中应用这些新技术,为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的能力提供支持。
展望未来,深圳市气象局将继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与资源优势,联合本地高科技企业和高校,研发适配临近预报场景的AI模型,尤其是在灾难性天气的预测方面力求突破,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样本与经验。借助这一活动,深圳市气象局还将搭建数据共享,推动跨区域气象产品的检验与应用,提高区域防灾减灾的能力。
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深圳市期望以AINPP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气象变局,推动人工智能在气象预报领域的深入应用,为人们带来更优质的气象服务和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