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面临挑战:Fuchsia蹒跚,Gemini失利,中国科技企业逆势崛起
时间:2025-03-15 06:20
小编:小世评选
2025年,全球科技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年里,谷歌似乎占据了“下一代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高地,却面临着来自中国科技企业的强劲阻击,华为、DeepSeek等企业的崛起令谷歌的梦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
在操作系统领域,谷歌曾希望Fuchsia能成为“终极操作系统”,一个能够统一各种设备的解决方案。Fuchsia建立在Zircon微内核之上,声称能支持手机、PC、物联网设备等多个,甚至被寄予厚望,期待取代广受欢迎的Android与Chrome OS。自2020年华为推出HarmonyOS后,谷歌的计划便遭遇重重打击。到2024年,HarmonyOS已覆盖了超过10亿台设备,而Fuchsia却仍旧在开发者测试阶段徘徊,难以推广。
在基础模型竞争中,谷歌的Gemini计划同样显得岌岌可危。ChatGPT的迅速走红令全球科技圈震动,谷歌也急忙推出了Gemini,并试图凭借其开源的策略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彼时,谷歌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ChatGPT的闭源限制了微软在PC端的拓展,而Majma、Grok等开源模型虽有其自身优势,但缺乏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命运的转折点在于January 20日,华为的DeepSeek-R1模型隆重推出并开源,迅速引起全球轰动,仅一个月内用户数便突破千万大关。在数学、编程及复杂逻辑推理等领域,DeepSeek-R1的表现堪称卓越。在权威的数学竞赛评测中,这款模型的表现引人瞩目,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格局。
根据统计数据,至2025年第一季度,搭载DeepSeek-R1的智能设备出货量已超过5000万台。这不仅显示出DeepSeek的强劲实力,也使得谷歌的Gemini 3开源效果显得微不足道。许多曾经与谷歌合作的OEM伙伴,出于对谷歌不当行为的担忧,纷纷抛弃Gemini 3,这显然是谷歌在基础模型领域失利的直接后果。
在大语言模型的失利后,谷歌急于推出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Gemini Robotics,试图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动权。华为的盘古机器人基础模型早在去年下半年便已问世,并得到了众多OEM厂商的支持,华为旗下的极目机器甚至为OEM伙伴的量产提供了核心供应链保障。在应用层面,基于盘古模型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在工业生产和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相比之下,Gemini Robotics的推广之路则毫无起色,应用案例屈指可数,谷歌的处境令人堪忧。
对于谷歌而言,若只是专注于技术的开发而缺乏中国OEM厂商的支持,其技术创新难以走向全球,商业价值将无从体现。而如果选择自行开发硬件或走软硬件一体化的路线,又会因为全球独一无二的中国供应链优势而陷入困境。以谷歌的Pixel手机为例,全年出货量与华为、苹果等品牌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科技企业如华为和DeepSeek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持续的突破,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市场优势。谷歌需要反思自身的战略,重温Android的历史。2008年HTC G1的迅速崛起,正是得益于中国供应链和全球开发者的共同努力,而非仅仅依靠谷歌的代码。
谷歌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来自全球科技生态结构的重大调整。中国科技企业在逆势中奋勇向前,打造自主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谷歌要想重塑辉煌,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合作策略,以便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重新夺回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