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来袭:DeepSeek与Manus引发全国政协热议
时间:2025-03-09 00: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2023年初,随着DeepSeek的问世,人工智能的浪潮迅猛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以低成本、高性能著称的通用AI应用,迅速受到用户的青睐,为人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紧接着在3月6日,Manus作为全球首款自主AI智能体的发布,再次引发了技术界的热议。它不仅具备独立完成各类任务的能力,更是宣称能够在用户休息时高效工作,使得各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担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们的讨论焦点纷纷聚集在AI对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有人提出疑问:“AI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否会导致我们的工作机会被取代?”这引发了众多与会人员的反思与讨论,关于如何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保持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DeepSeek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AI工具,其在全国两会上的热度不可小觑。从部长到代表,皆对其展现出的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大会新闻发言人娄勤俭特别指出,“DeepSeek的进展标志着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的崛起”,并称赞了主创团队的表现,引发现场的热烈响应。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分享了他使用DeepSeek生成剧本的经历,让与会者看到AI在创意产业的应用。尽管他对生成内容的质量表示认可,但也提到AI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足,指出未来的创作仍需人类的温度与情感。电影人甄子丹对此也表示,AI技术不仅是挑战,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电影人应当积极学习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
当被问及AI取代人类的可能性时,DeepSeek明确表态: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岗位的消失与新机会的诞生,关键在于个体如何适应变化,而非对技术进步产生恐惧。短期内,AI将更多地扮演智能助手的角色,帮助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直接取代岗位。业界也普遍认为,未来人类的竞争力将主要体现在对创意、判断力和责任感等人类独有能力的保持与提升上。
随着全国政协委员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韩民春对于国家在AI领域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表示,武汉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资源,未来需将高校、研究院所与科技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与应用。他计划在会上提出建议,以加强AI人才的培养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教育。
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激发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以支持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政策明确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得公众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期待。
展望未来,AI不仅仅会影响生产和工作方式,还将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经历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人们,对变革的应对能够成为现代人应对AI浪潮的借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林指出,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代表刘庆峰也提出了他对AI就业友好型社会的构想,希望能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机会与支持,让每个人都能在技术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沈燕芬则强调,不断学习与提升自我能力是人才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她认为,AI的强大呼唤着更高的驾驭能力,推动人们在技术进步中前行。
深刻的讨论不仅体现了与会代表们对未来工作的担忧,更展现了他们迎接变化的决心与信心。在这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学会理解AI、掌握将是每一个人通往未来的桥梁。正如DeepSeek所言,与AI协作、适应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属于自己的时代机遇。在面临挑战时,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学习,将助力我们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迎风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