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高潮 2030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美元
时间:2025-03-07 03:5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新焦点,人形机器人不仅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到地方的积极布局,以及科技巨头的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成为了各国争相追逐的新高地。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前沿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愈加明显。例如,特斯拉作为较早进入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同时,国内的宇树科技、优必选等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市场,成为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小米、华为、苹果、比亚迪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纷纷计划进军这一领域,进一步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的预测,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体现出这一领域巨大的商业潜力。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一代颠覆性产品,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
各级对人形机器人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及地方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成体,肩负着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和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使命。人形机器人已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反映出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在国家政协委员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看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点: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合理的性价比和易于使用的用户体验。赵晓光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针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亟须增强其创新能力。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产品DeepSeek的推出,成为了行业瞩目的焦点。凭借其低成本和完全开源的特性,DeepSeek引发了广泛讨论,目前已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在探索该技术的应用可能性。赵晓光强调,DeepSeek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以及产业化进程,有助于将大模型与机器人相结合,形成具身智能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具身智能的概念提出了机器人将具备类似人类的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这一技术的实现将开启人形机器人新的应用场景。赵晓光补充道,大模型的引入会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化,而未来我们期待这些机器人能够理解物理世界以及人类意图与社会行为的能力。尽管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大模型在数据完备性上存在一定依赖性,与人类的学习机制仍有差距,但在人工智能科学和技术的探索之路上,人类仍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地方已经设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加紧研发自主的人形机器人系统。赵晓光表示,研制出接近人类的机器人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人形机器人将在控制理论、仿生传感器、仿生关节和运动部件、仿生智能等领域开辟更多的探索。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将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产物,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智能体。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技术沉淀与市场应用的相结合,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