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刘永好:传统产业需转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年轻人才回归农村
时间:2025-03-02 14:50
小编:小世评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积极呼吁,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他更强调了年轻人才回归农村的重要性。尽管已经74岁,他依然展现出活力与激情,令人钦佩。
刘永好从自身的经历谈起:“我今年74岁,但我认为自己依然年轻。年轻的心态让我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技术,这也是我们面对时代变迁的必由之路。”在与媒体的交流中,他强调了科技和年轻创业者的重要性,认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产业的边界和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刘永好指出,传统的农业和相关产业不能固守旧有的生产方式,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在我创业的40年前,只要敢于尝试和努力,就能取得成功。但年轻的企业家往往具备更高的教育背景和对新科技的理解,这让我们传统企业面临更大挑战。”这番话不仅展现了刘永好的远见,也反映了他对行业未来的深刻思考。
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交流中,刘永好提到,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农村企业由于规模小,往往融资困难,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这些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提高融资获批率。他建议借鉴四川的新网银行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这不仅能够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鼓励更多年轻人回归农村,创造新的事业。
刘永好提出了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他强调,种子是农业的核心,因此,必须注重育种工作。他提到,新希望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研发了打破国际垄断的“中新鸭”,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相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高不仅靠技术引进,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当前的瓶颈问题。
对于人才培养,刘永好也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他指出,现在农村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城务工。而要振兴农业,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必须留住年轻人才。他呼吁国家加大对农业院校毕业生的政策支持,鼓励他们返回农村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以缓解农村年轻人缺乏的问题。
同时,他提议通过设立“新农人”项目,帮助年轻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他认为,这一群体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农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各种与实践,真正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提高产值。
刘永好还强调,农业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在育种和生产效率上,更在于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他提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来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周期波动,稳定农民的收益。通过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提前掌握市场动态,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率,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位对农业充满激情和责任的企业家,刘永好在全国两会期间的发言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不仅关心企业的发展,更关注如何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提升全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与竞争力。他深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的现代农业将走上更加繁荣的道路,成为世界农业的引领者。他的愿景不仅激励着年轻的企业家们,也是对整个社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重要思考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