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调查显示:53.4%受访者期待AI课程加强教育改革
时间:2025-03-01 22:40
小编:小世评选
随着全国两会的临近,教育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开展了一项针对教育改革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53.4%的受访者期待在小学至高校的各个阶段增设AI通识课程,并且进一步强化技术伦理教育。这一调查反映了公众对教育领域创新与改革的强烈需求。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及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在这次调查中,受访者的期待不仅展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认可,也暴露出了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这一点,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山东公立中学初三班主任徐永辉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深远的变革。他认为,国家亟需创新型和科技型人才,因此教育者在课堂上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人工智能纳入日常教学当中。
徐老师指出,教师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时,必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他提到,学校近期鼓励教师使用DeepSeek这类AI工具,认为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辅助教学。他也强调,教育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依赖于人工智能。
在此次调查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对开放大学的建设。45.9%的受访者期待通过建立全国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提升教育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一位名为陈洪岗的二孩家长表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他希望全国两会能鼓励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尤其是在学前教育的普惠性问题上,家长们期待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能够继续向前推进,提高普惠幼儿园的覆盖率,规范收费标准。
调查还发现,41.3%的参与者支持普及DeepSeek应用的指导课程,这表明公众正在关注青年人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提升自身能力。许多教师和教育专家也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有关人工智能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杜海峰教授表示,亟需完善县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强区域的协作与资源共享,以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他强调,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对青年人而言,如何利用好技术是时代赋予他们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健康教育也是调查关注的热点。有40.9%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双减”政策,期待不断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以提升课后服务的参与度和质量。徐永辉老师认为,只有合理利用课后时间,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更快乐和充实。他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表示深切关注,认为家长和老师均应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不应将成功的标准仅限于名校入学,而应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关于教育议题的广泛关注还包括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高质量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体系建设、深化高校人才评价改革、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等多个重要方面。许多家长和教师均表达了希望能够通过政策的推动,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与质量,共同为孩子的未来铺就更为宽广的道路。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全国各界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不断升温。调查结果的背后,反映了公众对教育未来的期待与思考。AI教育课程的增设、技术伦理教育的强化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都是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科技迅猛发展,教育者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