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AI峰会:中国人工智能影响力上升,DeepSeek引发国际关注
时间:2025-02-15 04:4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期,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百余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专家与学者,成为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盛事。此次峰会不仅讨论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发展,还特别关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与影响力。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联合国高级别人工智能咨询机构专家张凌寒在峰会期间进行了深度交流,她分享了与会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国际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看法。
张凌寒指出,今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显著,技术产业的追赶步伐明显加快。在国际治理层面,过去国际会议时常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担忧技术可能被滥用。现今的态势已大为不同,中国被视为一种与美国可以抗衡的竞争对手,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实力和智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也逐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中,在峰会的初期,尽管官方议程未将中国的DeepSeek大模型列为主题,但在与会专家的非正式交流中,该模型成为了讨论的热点。来自美国、印度和非洲等国家的专家对DeepSeek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与会者表示,他们在探索DeepSeek的过程中度过了一段高效的时光,许多人在使用DeepSeek的同时也在尝试OpenAI的ChatGPT,双方相比均有其独特的优势。
DeepSeek的开源策略也受到了国际专家的积极评价。与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的“名为开放,实则封闭”做法不同,DeepSeek真正实现了技术的共享与普及,这一策略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被认为更具道德优势,为全球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范例。张凌寒强调,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正在稳步上升,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比较历史上的几次峰会,自2023年在英国举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以来,此次巴黎AI峰会在议题上也展现出新的面貌。虽然《布莱切利宣言》的安全主张仍在,但各国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焦虑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不可预测的国际局势和技术发展路径使得各国在讨论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得出明确的。
在她的交流中,张凌寒还观察到,美国在此次会议上的强硬态度引起了不少国家的不满,尤其是其强调“保持统治地位”的表态,愈发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弹。美国及英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领导力似乎出现了真空,亟需其他国家的共同努力来填补这一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在峰会期间,中国还举行了专门的边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过150名专家积极参与讨论,探讨如何在全球层面上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治理合作。这充分表明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所持的领导姿态与贡献意识。
随着中国在2023年推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推进,强调全面平衡和包容性的发展环境,中国承诺到2025年底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多期人工智能领域的研讨项目,旨在确保各国共享人工智能的红利。张凌寒认为,这一提议不仅带来了国际舆论的转变,也为未来更深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聚焦会上,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教授提到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原则。这一论点引发了关于中西方在人工智能理念上的差异讨论,虽然表面上看相似,但内涵却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理解。与会者一致认为,如何打破“军备竞赛”思维,推动国际合作,避免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变为零和博弈,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问题。
张凌寒在与多位美欧专家的交流中感受到,法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尚显不足,尽管已承诺在未来投入巨资发展但实际运作如何还有待观察。她道,欧洲国家在新一轮AI竞争中的表现,强调技术实力的重要性,呼吁政策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以推动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巴黎AI峰会不仅为各国交流人工智能发展经验提供了,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人工智能治理中的日益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如何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环境,将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