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引领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52家重点企业助推数字经济腾飞
时间:2025-02-12 09:2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期,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再次引起了公众关注。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模型技术正在渗透进诸多行业,标志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济南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重要发源地。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至2024年,济南已拥有52家人工智能大模型重点企业,正在研究和已投入使用的大模型产品数量高达66个,这一成绩在整个山东省居于领先地位。这一现象表明,济南不仅在大模型技术的创新上走在前列,更在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济南的企业纷纷响应,采用大模型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山东某医院引入海若医疗大模型后,病历文书整理的时间从以往的2-3个小时缩短至仅需15秒,并且内容的准确率超过了90%,极大地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在药品研发上,齐鲁制药通过海若大模型的帮助,能够每周分析高达3000篇医药文献,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效率提升。
尹萍,山东浪潮海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不仅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技术底座。”洼地,海若大模型已经成功应用在多个领域,包括交通、政务与应急响应等,体现出其对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强大赋能能力。
强大的算力支撑是大模型运转的关键。在济南,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及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相继成立,为大模型的深度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算力规模达到1000P,每天的算力需求几乎达到饱和。这种强大的算力为济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在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能够迅速落地。
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济南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包括基础技术、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都得到较好的发展。2024年,济南将建成一个“大模型创新工厂”,这个工厂将整合更多的算力资源,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体验,同时满足行业对大模型产品和应用的需求。
除了算力的支撑,济南更是在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数据显示,在2024年,济南的软件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5856亿元,同比增长10.2%;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预计实现收入1449.9亿元,增长率达46.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彰显了济南正在朝着建设数字经济强市的目标迈进。
济南市的数字化转型效应正在加速释放,数字化转型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3.3%。省级以上的工业互联网数量达到80家,同时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超过2000万台,看得出济南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布局和成就。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济南也成为了全国5G应用的先锋城市之一,5G基站的建设与应用迅速普及。
对济南而言,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产业效率,还能够在各个行业间形成数据流动与价值创造的生态体系,从而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52家的重点企业共同助推,济南在数字经济的舞台上,正快速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来看,济南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领先地位、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未来数字化浪潮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济南将以更为强大的姿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经济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