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发工程师热潮:开源AI辅助工作助力行业转型
时间:2025-02-08 14:30
小编:小世评选
近日,随着春节的到来,中国迎来了几个引人瞩目的科技产品,而在这其中,DeepSeek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一个开源人工智能助手,DeepSeek以其超高的性价比和与GPT相当的性能,迅速引发了工程师们的关注与热情。这种新兴的工具似乎正在改变工程师的工作方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近年来,随着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兴起,“人工智能能否实质性地改变工作方式”这一问题频繁被提及。而DeepSeek的问世显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根据EEWorld对多位工程师的调研,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工程师都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将DeepSeek作为工具,来辅助自己的工作流程。
调研覆盖了多个工程领域,包括AI应用开发、算法设计、嵌入式硬件和软件开发、FPGA开发以及图像处理等。许多工程师在DeepSeek之前,就尝试过其他大型语言模型,如GPT、Kimi和文心一言等。但DeepSeek的开源特性使得工程师们能够在本地进行部署,极大地增强了其使用自由度。工程师们的反馈显示,DeepSeek主要被用作代码生成、问题检索、文档摘要分析和电路设计等任务的有效工具。
大多数工程师一致认为,DeepSeek的确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他们已将其整合入日常工作中,尤其在问题检索和文档处理上,DeepSeek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与支持。不少工程师也指出,在开发和代码撰写的过程中,尽管理论上DeepSeek可以完成任务,但最终的代码质量仍需人工审核与修改,特别是在复杂应用中,其性能还显不足。
在电路设计方面,虽然DeepSeek已展现出一定的智能化能力,但工程师们普遍认为其在电路图生成和分析方面仍有待提高。许多工程师对于其处理复杂电路设计的能力持保留意见,认为在特定情况下,人工干预仍不可或缺。例如,在进行高精度电流检测时,DeepSeek的方案实用性较低,某些简单的电路图分析也常常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工程师们也在思考如何将DeepSeek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未来的产品中。一些工程师甚至计划将DeepSeek应用于树莓派等硬件中。但在逐步适应新工具的同时,工程师们也面临着技术转变带来的挑战。适应DeepSeek所需的时间和带来的学习曲线,让一些工程师仍持观望态度,因为他们在项目实施中并不敢贸然切换工具。
在谈及AI替代人类工程师的未来时,大家的看法也趋于一致:短期内不必过于担心。许多嵌入式工程师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但面对复杂的现场问题和硬件与软件结合的开发工作,AI尚无法替代人类工程师的角色。因此,提高如何使用AI工具的能力,似乎比担心被取代更具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的开源特性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品发布后的短短七天内,已有多个国产AI芯片企业相继开始适配DeepSeek。同时,大量云计算公司也表明了对其的支持。这为DeepSeek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意味着未来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模型和应用场景,拓展了工程师可以探索的领域。
DeepSeek的推出为电子工程师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还需不断适应与学习,但毫问的是,AI工具的使用将成为未来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掌握如何高效运用AI工具,将是成为优秀工程师的重要技能之一。对于DeepSeek的未来,工程师们充满期待,他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进步,DeepSeek将在电子工程领域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