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力争2024年增加值达2万亿元
时间:2025-01-17 16:00
小编:小世评选
2024年,北京市将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5%。这是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召开的一场以“深化改革促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的。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在推进数字经济方面的战略和计划。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贯彻党中央及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的各项政策,适应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紧抓人工智能这一“关键变量”,旨在全面提升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地位。刘维亮强调,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特别是信息软件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突破3万亿元。
目前,北京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全市已有105款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成为国内市场的领先者。北京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启用了数字人基地等,数字人企业数量已达到2805家。海淀区的人工智能集群也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展示了北京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出色成果。
在推动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方面,北京市别具匠心。刘维亮报告提到,目前已有581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GE医疗在北京的基地被评为中国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的首个“灯塔工厂”,九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应运而生,显示出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转型的强大助力。北京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达到1785家,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已超过190亿元,数字广告产业的规模也超过1500亿元。
在基础软硬件及算力方面,发布会提到,《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已陆续实施,新增智能算力8620P,累计算力突破2.2万P。北京在5G基站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新建2.6万个5G基站,具备了全国最高的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这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
北京市强调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批准建设“一区三中心”,即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及相关数据管理和交易中心。已有10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建立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数据交易规模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已达到59亿元。
北京市还注重利用法律法规的引导作用,颁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城市智慧治理方面,全市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智能应用服务覆盖了医疗预约、个人和企业电子证照等多个领域,服务总人次达到2.5亿,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在对外开放方面,北京市成功举办了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签署了近200项合作协议、行动计划与标准指南,现在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已达到30个。北京市还建立了数字经济企业出海的创新服务基地,吸纳了70余家专业团队,这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展望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根据规划,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将达到8%,其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45%。北京市将重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实施示范标杆引领行动,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并实施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行动,促进数据共享和市场化。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北京市希望不仅能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水平,还能为市民和企业创造更为丰富的数字生活和商业机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已深刻影响着北京的经济格局,未来的北京将更加智慧化、数字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