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计划到2027年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10+1”产业
时间:2025-01-15 16:30
小编:小世评选
2023年1月14日,青岛市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致力于到2027年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此次规划聚焦“10+1”产业发展主线,围绕七大具体行动,力求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实现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青岛市的“10+1”产业体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十个主要行业,以及未来产业的探索与布局。未来产业部分则包括太赫兹技术、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和空天信息等,致力于推动这些具有较高技术成熟度的领域实现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青岛市将通过系列细化的措施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青岛市计划重点发展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和新型显示技术。预计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产业除了关注海洋领域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外,还将加强在其他垂直领域的应用,以提升整体产业规模,力争到2027年实现1200亿元的产值。
在生命健康方面,青岛致力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健康养老服务等细分市场的拓展,目标规模为1000亿元。该市也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固态电池和智能座舱等技术领域,力争在这一产业实现2500亿元的规模。
绿色能源领域同样值得关注,青岛市计划在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加大投入,力争此类产业在2027年时达到500亿元的经济规模。而在智能装备方面,青岛将覆盖轨道交通和海洋装备的制造,力求在这一产业实现2500亿元的产值。
企业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青岛市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将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供给,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市目标是在2027年前,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两万家左右。
青岛市还将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预期通过每年举办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形成近百个创新项目。并将设立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超过300名技术经纪人,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给企业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持。
青岛市同时强调产业的融合与升级,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推动“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建设,力争在2027年内创建十家全球“灯塔工厂”。市计划借助“人工智能+”的理念,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青岛市还将开展项目招引突破行动,整合各类招商资源,尤其是中央企业、行业龙头项目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入,以期提升全市的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企业的培育方面,青岛市将为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培育库,并制定各项配套服务措施,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市目标到2027年,单项冠军、独角兽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5家、20家与280家。
青岛市还特别强调要素保障的支撑行动,包括资金的保障、场景的应用和人才的引入,将各项资源的配置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青岛市在未来数年中,将通过一系列创新型举措,不断推动“10+1”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最终实现构建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青岛市的产业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