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发布2026年5G手机产品白皮书:推动5G-A技术与北斗短信终端发展
时间:2025-11-25 00:00
小编:星品数码网
中国移动于11月7日正式发布了《2026年5G手机产品白皮书》,标志着其在推动5G技术进步方面的新一步伐。白皮书阐释了中国移动在未来三年内的5G网络和终端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5G-A技术与北斗短信终端的深入融合。

根据白皮书的内容,到2026年,中国移动计划增强5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建设多频段协同的精品5G网络。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5G-A技术的规模应用,促进相关终端的创新和发展。尽管当前5G网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部署,但中国移动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提升网络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量和通信需求。
白皮书还强调,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将全方位升级,包括支持新频段的5G-A终端的上行能力提升。中国移动将致力于推动2G向更先进技术的升级,并支持IMS DC(IP多媒体子系统分布式呼叫控制)新通话分层和定制化终端的规模发展,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特别是与北斗和天通卫星通信能力的结合,将为终端提供更为可靠的定位和通信服务。
针对北斗短信服务,白皮书要求未来每个手机品牌至少推出一款终端,必须支持北斗短信和定位功能的融合,并实现规模化出货。对于价格在4000元以下的设备,更加推荐原生支持北斗短信功能的终端。这一举措将推动国内对北斗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国家自主可控的通信基础设施。
同时,白皮书明确规定,5G手机需支持中国移动北斗短信终端SDK的要求。原生北斗短信终端需要满足《中国移动北斗短信终端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而非原生终端也有着相应的功能标准要求。这一规范确保了各款终端在功能上的一致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支持天通卫星通信的手机也需符合《中国移动共享天通卫星通信终端技术规范》的要求。此举旨在进一步推动天通卫星通信的应用和标准化,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的通信服务。
关于eSIM技术,白皮书提出了有关eSIM终端的多项规范,包括终端内嵌的eSIM卡芯片最多仅允许有一个且必须封装至终端内部,无法拆卸。当eSIM卡被拆除并置于其他终端时,该卡将停止服务。在终端识别到eSIM卡被替换后,也将自动禁用该卡。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保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
终端还需依据位置限制用户对境内外运营商eSIM Profile的下载。当设备位于中国大陆时,应禁止下载境外运营商的数据,反之亦然。所有的eSIM终端均需在中国移动进行登记备案,以确保能够顺利办理相关业务。
白皮书还关注到适老化的需求,针对老年用户的需求设计了5G远程守护服务,包含了“远程辅助”和“触屏交互”两大功能。这些功能旨在使老年人在使用手机时,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帮助和服务,克服老龄用户在手机使用中常遇到的“看不清、听不懂、不会用”等问题。
在实际上,远程辅助功能深入解决了一些老年人在日常使用手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通过视频客服的形式,使得用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实时获得专业指导。而触屏交互功能则针对老年用户的操作界面进行了简化,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触碰操作找到所需的服务信息,大大降低了操作的门槛。
《2026年5G手机产品白皮书》为中国移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布局奠定了基础,通过推动5G-A技术、北斗短信终端的融合及eS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移动期望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通信服务,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还会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引领5G技术的浪潮,让更多的用户共同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