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款千比特规模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Engine 2.0正式交付
时间:2025-07-21 07:05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范式,吸引了全球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中国,量子科技的发展愈发显著,涌现出一批批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量子计算设备和系统。2023年6月16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来喜讯,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ez-Q®Engine 2.0,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电信量子集团等多家科研与产业单位,这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技术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超导量子计算的基础
超导量子计算利用超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质,通过“量子比特”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存储。与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这使得量子计算机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可以表现出指数级的加速潜力。量子计算机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控系统。正如经典计算机的主板在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量子计算机的测控系统也是其核心要素之一。
ez-Q®Engine 2.0 的技术优势
ez-Q®Engine 2.0 是由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手研发的,该系统专为“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设计,将为这一重要计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的介绍,ez-Q®Engine 2.0 在集成度上相比于上一代产品提高了约 10 倍,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体积最小、性能最优的测控系统。系统还在射频直采输出、大规模时钟同步等方面经过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低噪声和强一致性等难题,大幅度提升了测控精度。
量子计算负责人的王哲辉也对新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充分的验证,表示该系统不仅能服务于新一代的“祖冲之三号”,还已在我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 504”上展现出其强大的能力。
量子计算的未来方向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内对量子计算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王哲辉提到,目前测控系统团队正致力于面向量子计算优越性、量子纠错以及实用量子计算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完善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产业生态。这表示我国将在量子计算领域精耕细作,有望逐渐实现从“量子领跑者”向“量子强国”的转变。
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量子计算的潜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研发、材料科学、金融建模、人工智能等。特别是在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攻克的NP难题时,量子计算机展现出强大的优势,使得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ez-Q®Engine 2.0 的成功交付不仅推动了相关研究机构与产业单位的发展,也为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随着技术的推进,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商业化进程也在加快。各大科技公司、研究机构积极布局量子计算生态系统,以争取在这一新兴领域占得先机。各类量子计算开发及工具的推出,使得量子计算不再是少数专家的专属领域,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参与到这个前沿技术的发展中。
ez-Q®Engine 2.0 的正式交付,是我国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前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未来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够在量子计算的探索与应用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推动科技发展,助力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