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开启“每日一小时”活动 引发员工代刷服务风潮
时间:2025-07-18 10:20
小编:小世评选
5月22日上午消息,快手的最新举措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这家短视频最近推出了一项名为“每日一小时”的活动,旨在提高员工的活跃度和的使用频率。这项活动似乎并没有完全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惑和争议,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员工代刷服务的风潮。
根据快手内部人士的透露,参与“每日一小时”活动的主要是商业化部门的员工,他们需要上报上级以确认完成情况。而对于技术岗位的员工而言,他们可以自愿参与,完成任务后便可兑换积分。非技术岗员工则被要求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的活动参与。这一政策旨在提升活跃度,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员工为了能够顺利应对考核,想出了种种“捷径”。有的员工选择挂机刷,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规定的活跃时长;另一些员工则通过共享账号的方式来获取时间。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活动的真实效果,也引发了代刷服务的兴起。根据一些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提供代刷服务的个人或团队,按小时收费,费用大致在10元左右,日均最低租用时间为5小时。这种现象给快手的活动带来了诸多挑战。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各大的用户活跃度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以快手的竞争对手抖音为例,截止到2025年3月,抖音的日活跃用户达到约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55小时。而快手的最新数据显示,其日活跃用户为4.01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则为125.6分钟(约为2.09小时)。在这样的数据比较下,快手显然希望通过“每日一小时”活动来缩小与抖音之间的差距。
快手的这一举措是否真能实现初衷,仍有待观察。活动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员工提升活跃度,另一方面却可能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与反弹。尤其是代刷服务的出现,使得快手的考核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为,这种代刷行为实际上是在规避真正的参与,而不是为了增强的用户粘性和真实使用时长。
这也反映了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一些隐忧。在追求用户数据和活跃度的潮流中,企业在制定相关考核标准时,需要更加关注操作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频繁的考核措施虽然初衷良好,但若过于强调数据指标,而忽视了过程的真实参与,便可能导致员工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满足公司的要求,从而出现代刷等现象。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可能导致数据的失真,影响后续的市场策略。
针对这一现象,快手公司尚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很多行业人士也在期待着快手能否对此问题做出有力的解决方案,以维持的健康生态。在制订考核政策时,企业应当更加注重激励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应加强对员工使用行为的监控及引导,避免各类代刷行为的滋生。
快手的“每日一小时”活动在引发了员工代刷服务风潮的背后,既揭示了企业在追求用户活跃度上的焦虑,也折射出互联网行业普遍面临的考核改进需求。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在激励与合规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让员工在真实参与的基础上提高活跃度,打造健康的社交生态。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快手及其他竞争对手的考验,将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堆砌,而是反映在用户的真实体验和满意度上。期待快手这一项活动能为团队带来积极的变化,而不是让员工陷入代刷的恶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