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研发可逆水凝胶荧光传感器 实现食品新鲜度快速检测
时间:2025-07-15 11:55
小编:小世评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食品的新鲜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为了更好地监测食品的质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种可逆的水凝胶荧光传感器,能够高效、可靠地检测食品的新鲜度。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食品保鲜,还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的检测方法。
研究背景与团队介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由蒋长龙和杨亮领衔,专注于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领域的研究。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验中,他们结合了现代材料科学与生物技术,针对传统食品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荧光传感器。
水凝胶荧光传感器的原理与特点
这种新型的水凝胶传感器呈姜黄色,厚度约为1毫米,外形类似于小贴片,可以方便地贴附在肉类、鱼类等食品的表面。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生物胺作为食品变质的指示物质。生物胺是一类会在食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其浓度的变化直接与食品的新鲜度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980纳米激光激发下,水凝胶传感器能够检测到随着食品变质程度加重,荧光信号也会相应变化。具体而言,传感器的上转换纳米材料能够在受到激光照射时产生荧光,这种荧光的强度和颜色变化可以指示食品新鲜度的不同状态。
如何使用水凝胶荧光传感器
使用这一传感器非常简单,消费者只需要将其贴附在食品表面,随后便可通过荧光的变化观察到食品的新鲜度。对于肉类、鱼类等高蛋白食品,随着生物胺的积累,传感器发出的荧光会变得更加明显,从而有效监测出食品的质量变化。
该水凝胶贴片的清洁性也让它更加实用。在经过适当的清洗后,传感器依然能够准确地监测出食物的新鲜度变化,体现出其优越的可重复使用性。
扩展应用:葡萄酒品质监测
除了食品新鲜度检测,研究团队还拓展了传感器在葡萄酒监测中的应用。另一种水凝胶荧光传感器专门用于监测葡萄酒中关键风味成分的变化。当将葡萄酒样本滴在传感器上时,颜色或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显示出风味成分的浓度变化。
这种传感器结合了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功能,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了解酒品的风味及其健康指标。在葡萄酒品质监测中,过量的甲基乙二醛会导致口感下降,甚至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利用这一传感器,可以及时监测其浓度变化,从而保障饮用安全。
技术的未来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这项研发成果,为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的推广,预计将会在超市、餐厅等多个场所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消费者实时监测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该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改进,可能会开辟更多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人健康监测、营养管理等。
这种可逆的水凝胶荧光传感器在食品新鲜度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不但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食品安全保障,也为未来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期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在食品安全与健康管理方面,我们将能够享受到更多来自科学技术的保护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