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警示:闲置智能设备或成信息泄露隐患
时间:2025-07-02 23:15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闲置设备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国家安全部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提醒公众,闲置的智能设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成为信息泄露的隐患,给个人和国家安全带来潜在风险。此警示引发了大家对闲置智能设备数据安全性的关注。
数据删除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简单地手动删除设备上的信息并恢复出厂设置就是安全的处理方式。国家安全部指出,常规的删除操作仅仅是将数据标记为“可覆盖”状态,而数据实际上仍存储在设备的存储芯片中。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务易将这些被删除的数据还原出来。这种情况下,若设备被他人获取,个人信息或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会大大增加。
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
根据某些公开资料显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企业和个人在处置闲置智能设备时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了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旧设备可能存储了用户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图片、邮箱、网络账户信息等敏感信息。随着二手市场的兴起,闲置智能设备无序流通,更是增加了数据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风险。
人们在淘汰旧设备时,常常会选择直接丢弃或交给不正规的回收机构。即使是已经损坏且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其内存中的数据也可能仍然存在。按照专业的处理流程,旧设备的主板和存储芯片是可能被修复的,因此,随意丢弃的“废物”可能成为别有用心人士的信息库,存在被监控和窃听的危险。
跨境交易的风险
在闲置智能设备的境内外交易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减轻成本,可能会隐瞒设备的真实情况,甚至进行夹藏夹带。一些涉及重要信息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更是在没有向网络信息安全部门报告的情况下,私自将带有加密数据的硬盘和未彻底删除信息的设备运往境外。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更极易导致重要数据的泄露。
闲置设备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国家安全部还强调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一些智能设备即使在关机状态下,仍然可能被远程定位和监控。如果这些设备被黑客植入了特定程序或者预留后门,关机状态下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仍可能被激活,成为监听工具。这意味着,闲置的设备可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进行监控。
国家安全机关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醒公众要认真对待闲置智能设备的处置。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确保数据安全:在日常使用中,不应将涉及敏感信息和机密数据的内容记录在联网智能设备上;定期清理内存,排查系统漏洞,提升设备的整体安全性。
2. 避免随意处理:不应在非涉密环境中讨论机密事宜,更不要将联网智能设备带入涉及敏感信息的场所。
3. 彻底删除信息:更换智能设备时,务必在转让旧设备之前,彻底删除相关信息。可以在设备中存入无关的重要内容,以覆盖原有数据,再进行恢复出厂设置。反复进行该过程,可以进一步降低数据恢复的风险。
4. 处理登录状态:及时退出旧设备中所有应用的登录状态,并删除过往的登录记录。如果涉及重要账户,建议更改密码,以防止他人获取。
5. 妥善处置闲置设备:不要随意出售、捐赠或丢弃旧设备,而是应选择正规的回收渠道办理,并确保其中的数据被安全清理。
通过以上措施,公众能够有效提升对闲置智能设备安全处理的意识,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对自己的数据安全高度重视,确保个人和国家的信息安全始终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