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引发安全隐忧,专家呼吁制定强制性标准
时间:2025-07-01 08:35
小编:小世评选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其车型设计中采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这种新颖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汽车外观的流畅感,更显得科技感十足。央视新闻近日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报道却揭示了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安全性方面所存在的隐患,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专家呼吁,有必要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类: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杠杆式通过物理杠杆原理来开关门,只需按压一部分,另一侧就会自动弹起,使得乘客可以顺利打开车门。而电控弹出式则依赖电力系统控制,车辆在解锁后通过电机将门把手推出,锁车后的状态则是将门把手收回。这些设计在提升美观的同时,确实带来了一种新奇的体验,部分消费者也对这一创新表示赞赏。
随之而来的安全隐忧逐渐暴露。有用户抱怨,在低温环境下,隐藏式门把手存在被冻住的可能,导致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无法开启车门。对此,专家章弘指出,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虽然独特,但其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潜在安全风险,以及复杂的操作方式,都可能让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面临严重的逃生困难。在发生碰撞或火灾等突发情况时,若电源断电,电动门把手和电动内门把手可能失去功能,从而严重延误逃生时间,甚至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不过,汽车行业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的种种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开始公开征集意见,推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这项工作的进行,将对汽车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和生产提出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事实上,车门把手作为一种直接影响乘客日常使用安全的部件,理应在设计时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对于制造商除了追求外观的创新与科技感,更应将安全、耐用作为基本前提。尤其是在气候变化频繁的今日,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如低温、湿度等导致零部件失效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其对突发状况的适应性。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在选购新车时,要对汽车的安全性进行充分了解。作为新兴技术一部分,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与时尚之前,消费者应关注的是其安全性能。只有确保这些功能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正常运作,才能放心地享受驾驶的乐趣。
新能源汽车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虽然在视觉与体验上都有其优势,但安全隐患不容置疑。随着交通工具日益智能化,未来在设计新技术的过程中,安全性应始终放在第一位。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不仅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更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使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未来的市场中更加稳健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