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助力红河电厂扩建项目高空作业成功竣工
时间:2025-06-03 09:30
小编:星品数码网
近日,红河电厂扩建项目接入配套电网工程在云南省开远市顺利竣工,标志着该项目的全面投运。此次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成为了高空作业领域的一大亮点。

在220千伏吉安变电站内,全身银白色的人形机器人在接到指令后,灵活自如地完成了接地螺栓的紧固及高空引流线间隔棒的安装作业。该机器人凭借其高效稳定的操作能力,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幅度降低了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这体现了机器人技术在电力施工领域的积极作用,也标志着“机器人+”应用模式的不断深入。
红河电厂扩建项目的顺利完成得益于红河供电局与多家科技公司展开的紧密合作。这场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有各类技术的协同施用,比如在220千伏可邑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红河供电局采用了多区段协同作战和机械化施工的模式,结合了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的施工管理。
这一项目总投资超过9600万元,涵盖了新建两条220千伏线路,共40.9千米,改造一条110千伏线路2.84千米,并新建220千伏变电间隔两个。这些设施的建设,使得红河电厂扩建项目发电的电能能够高效输送至500千伏红河变电站和220千伏吉安变电站,充分支持了云南省“十四五”期间煤电新增480万千瓦的目标,是一项“重中之重”的能源项目,同时也被纳入国家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
除了人形机器人武装的现代技术,其他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也为电厂的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如无人机在施工现场的使用,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的高空观察,还能将施工情况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进一步提升了现场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月19日,南方电网云南电科院就首次将宇树人形机器人应用于电力设备智能运维。这一创新的尝试展示了电力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决心和努力。宇树人形机器人在云南电科院智慧园区的配电室中,灵活操控特高频超声波局部放电在线检测仪,精准检测低压配电柜的局部放电情况,进一步展现了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这种智能机器人动作规范利落,大大降低了人工进行高危作业时的风险,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的积极影响。
人形机器人的成功应用不仅在红河电厂扩建项目中树立了标杆,更是为其他电力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善,未来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创新措施落地实施,为整个电力行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
展望未来,红河电厂的扩建项目意味着更多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为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形机器人,红河电厂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加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智能技术的不断集成与应用,电力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别感谢IT之家网友若怡的线索投递,揭示了红河电厂扩建项目的成功过程,也勾勒出了未来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全新蓝图。这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是红河供电局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承担责任的生动注解。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能见到更多这样的科技创新,为电力行业创造更多可能。

